“您已经跑了1公里,耗时8分钟02秒”......(有一个1公里过后)
“您已经跑了1公里,耗时6分钟15秒”......
今天跑步时听到自己前后两公里,跑步速度差这么多,开始忍不住反思自己。为什么差这么多?要是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那么还可以理解,这可是前两公里啊!
于是,跑后两公里时,开始回想,第一公里是起跑,自然慢一些,而后面一公里是遇见了2个key message:
(1)精神病患者的惊恐:跑步过程中应该是遇到了一位精神病患者,他在我的右前方拿着油瓶子摆来摆去,不停的自言自语,还时不时的回头笑。看到这些,我的小心脏提到嗓子眼,在不了解情况时,那种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瞬间升到极致,对外界的恐慌也达到最高点。第一应激反应就是逃避。于是,我全身瞬间体力提升,并使出洪荒之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步伐迅速带自己逃出危险环境。那时,我发现自己跑步的腿,完全像机器人的腿,脑子发出的命令,毫不犹豫的坚定执行,好像全身细胞都团结一心,要一起渡过难关!刹那间,我相信了人的无限潜力,你的速度可以更快,你的步伐可以更大!
(2)狗狗的惊吓:越过了刚刚的那位精神病大叔,没跑几十米又遇见了狗,并且还是~~没 有 栓 的狗啊!天生怕各种动物(除了我能对付的小昆虫)。现在很多养宠物的朋友夜晚遛狗基本都会栓绳子,而偏巧这个大婶没有这么做,最可怕的这个狗相当活跃,马路上乱窜。像我这种跑步的人,是在跃动的,那将会很快映入狗狗的眼帘啊,如是的话,我岂不会有被咬的可能?于是,那种洪荒之力又瞬间启动,逃过狗狗的眼神,趁它一个不注意,窜了过去,少司命庇佑,又逃过一劫!
这1公里之内,经过这两次瞬间提速,达到了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然而,这1公里之后,全身又突然松懈下来,当大脑给出 “已突出重围,安全“ 提示后,所有的细胞都消除了紧张,回到舒服状态,步速又自然的慢到了匀速状态。
提到舒适圈,给大家解释一下:
舒适圈: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游资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以自信心来说,“你的舒适圈有多大?”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舒适圈很小,总是怕被拒绝,因此不愿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842/af8900cde319f241.jpg)
其实,人是不习惯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的,一旦迫不得已,那将会极速达到状态,而后再极速返还,如果这种刺激次数多了,对人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只是,心里那个猴子总是带领着身体这具皮囊去退缩,去寻找舒适。而这种舒适,就好像醉酒回家,无心无精力洗漱,直接上床睡觉一样,不断的向自己投降,不断的缩小自己的舒适圈,最后,越缩越小,以至于自己的不停的原地踏步,而停滞不前。
夜跑完做拉伸时,收到一个工作上的朋友的微信 ”下回咱俩用英语通话,全当练习英文了“ 这位朋友在美国待了十多年,口语交流肯定是毫无压力的,所以,跟ta在工作上用英文交流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从毕业后,英文练习机会很多,有参加过英文培训,可是都仅限于跟工作以外的人,交流工作以外的事。突然转移目标到工作上,还真有些不适应,又多了机会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硬着头皮也要上,即使当着同事的面,也要沟通,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也是提升自信的途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类似问题:用英语交流时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跟你沟通的人,若是与外国人沟通时,口语相对顺畅,而与中国人英语交流时,会不知所挫。
Anyway啦,这场夜跑冷眼看到自己,不论外界是人,是动物,还是一种语言沟通方式的改变,都是让自己不舒服,而且会有超强的爆发力,激发了那个未知的自己,至于,能否遇见未知的自己,以及遇见未知的自己后,会不会是海市蜃楼,还要看你的努力程度了!
世界上有太多的,不,不尝试就不会有失败,不告白就不会被拒绝、不说话就不会显示无知、不当众演讲就不会丢脸。可以舒舒服服地过生活当然也很好,但若想要成长,那请脱离舒适圈,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Let's Go! 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后,当你再次冷眼看自己时,会发现不一样的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