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的王维

作者: 拾光筑梦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19:57 被阅读0次

生活在哪个时代是无从选择的,个人的命运却又与每个个体独特的性格息息相关。

王维的一生经历了武后执政、玄宗当朝、肃宗复国三个时期。他年少时有着“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的读书报国、赴边立功的思想。可是在二十二岁仕途开启后急转直下谪贬的基调延绵不绝时,特别是济州返回后,王维的内心已经出现了“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的挣扎。即便如此,心怀君民的儒生王维还是愿意“动为苍生谋”,无奈这一次又是昙花一现,张九龄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排挤陷害后,王维精神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时到中年的王维,不得不在儒释道中寻找安顿自己内心的道路,于是开启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即便如此,历史的潮流未能放过这个苦苦支撑的老人,天宝十五载,安史之乱爆发,五十七岁年老体弱的王维没有来得及随唐玄宗逃走,而是被安禄山抓获押至洛阳。面对安禄山的封官,王维以自己的气节称病未就职,随后因看不惯安禄山的飞扬跋扈、摧残百姓,遂写诗表达对安禄山的不满。可谁能料到,唐军收复洛阳后,这些陷贼官员还要被定罪,而王维因自己的诗、弟弟的削官为兄赎罪以及重臣保赦,才得免罪。

时隔不久,坎坷一辈子的王维在唐肃宗的关照下官运亨通,连升多级,不到两年时间,迁至终年最高官职,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尚书右丞。遗憾的是,此时的王维内心虽感念唐肃宗,并希望中兴,却没有能够振作精神干一番事业。一方面是身体不允许,另一方面其内心已完全无力,所能做的只是祈佛、荐贤。

陷于贼手而不能杀身,负国偷生,是安史之乱后王维内心一个巨大的思想包袱。这与他思想的底色——儒家教育分不开,儒家用世、爱民忠君的思想自始至终占据他思想的一定位置。无奈他的经历又是“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于是他只能走向儒释道合一的道路上。

比这更为底层的原因是王维不像杜甫那般来自社会下层,一度涉足官场,既体验了王朝的政治生活又十分了解混乱中百姓的疾苦。王维本出生中上层官僚,目睹了政治腐败、经济困顿、安史之乱,却没能接近底层人民,自然也认识不到王朝衰落的实质,可以说完全不能跳出自身的局限性,也就造成了王维晚年精神生活上的极度痛苦。毫不夸张的说,安史之乱结束了王维闪光的艺术生活,留给世人一个更加“禅行儒魂”的王维。

看到晚年的王维多次因友人探望而“非常感激”不禁落泪,这里面含着对人性的窥视,更含着对王维的心疼的理解。多想穿越时空告诉这位年迈的老人,落于贼人之手,不是你的错!是上位者的问题,是历史的车轮,你是无辜的,不要再自责,去过你向往的生活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阿淼写于2024年1月20日

相关文章

  • 王维(上)

    王维,字摩诘,王维的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王维的母亲很崇拜佛教,王维的母亲是一位高僧的弟子,并把佛教里面的印...

  • 王维

    *以唐诗鉴赏词典为底本 *作者自己根据情感和题材分的类,有些不好分类的按感觉归的档。 1.应制诗 云里帝城双凤阙,...

  • 王维

    落笔的那一刻我忆起长安的颜色美酒佳人高楼垂柳你用一夜笙歌换走我一生的欢乐 我独守文字纸上有不灭的灯火秋山落日幽篁浮...

  • 王维

    开元之治,横制六合,骏奔百蛮,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盛世大观。百年酝酿悠长,全盛唐诗高峰。 步自漫...

  • 王维

    行过富丽庙堂,识过权欲人心,方觉世外才是心之安所,到山水中做一个无欲无求的禅者。唤松风来长啸,邀明月来听琴。

  • 王维

    王维山水美如画, 诗佛境界无人仿。 诗出自然脱俗然, 一笔勾画神飞扬。

  • 王维

    王维,太原祁县(山西晋中)人,安史之乱后被贬官。多才多艺,他的诗既富音律之韵,又多绘画之美。晚年多打坐诵禅,因此他...

  • 王维

    王维在《山水论》里教我们: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画山水,下笔之前先构思。在我这里就是,要说王维,意在心间。什么意...

  • 王维

    辋(wang三声)川别业坐落在终南山麓,王维那首著名的《终南别业》描写的就是辋川别业里的闲适生活: 中岁颇好道,晚...

  • 王维

    作者:王维 作品: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挣扎的王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sj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