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一文友聊起外号这件事儿,发现还挺有意思,趁热更起来!

起外号一般是在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就觉得好玩。
记得初中时,班里有个男同学性格内向,像女孩子,有同学给他送了个外号——“二姑娘”,你说姑娘就姑娘吧,还二姑娘!高中也有个类似的同学,人送外号——“假女子”!
高中还有个男同学,头发少,同学们都喊他“毛稀”。我上高中时有个外号叫“水师提督”,因为我爱喝茶,同学们经常看我拎着个开水壶,正好那时近代史上又经常讲清朝的衙门、提督什么的。
有个文友分享了一个外号——“东师笑贫”。这是东师大的学生给他们一个老师取的外号,因为这位老师上课时喜欢讲关于穷人的笑话,笑点还特别低,讲完别人没笑,自己笑得前仆后仰,笑得同学们都不好意思,只好陪笑,皮笑肉不笑。
其实起外号还是很有学问的,即要新颖还要贴切,即显个性还要幽默。这事儿一般人干不来,都是调皮捣蛋的同学干的,调皮的人聪明呀!
外号这东西,估计很多人都有。那会儿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困扰,觉得别人不尊重自己。现在看来就是个昵称,当然低俗、侮辱性质的除外。
有些初高中同学,说名字想不起来;一说外号,马上就能对上号!外号是显著的记忆密码!
外号是一个符号,就像古人常常号什么,又号什么,再号什么,虽然是自己取的,还不一定有外号好记,也不定比外号有学问!
外号还有集体记忆性和时期关联性,一提起某个外号,你会想起那时那人,而不是现在那人;提人外号,也通常是在那时那个集体中的人员之间,又有点像“暗号”。具备这个双重性质的还有“乳名”。
有外号的人往往是比较突出或有明显特点的人,默默无闻或不爱和人交往的人往往没有外号,因为没人关注,取了也没人喊,没有流量就不能流传,也就算不上外号!
亲爱的文友们,你们有没有经典的外号,或是与外号有关的故事,分享出来,乐一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