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完成,再完美

作者: 离井的蛙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22:52 被阅读35次

    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名词

    RSQC模型

    它的解释是:

    Range:范围

    Schedule:进度

    Quality:质量

    Cost:成本

    我是在永澄老师的观察团里,看到了这个词“RSQC模型”,出于好奇心,网络上输入关键词搜索,出现了一篇永澄老师分享的文章《进度导向思维,RSQC模型的拓展用法》,里面用一个案例给大家解释了“RSQC”模型的使用。

    永澄老师助教的聊天记录

          这是永澄的助教在群里提出的自己的问题:因为自己做的事情质量不好,于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翻,重新开始,可是,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任务一直拖延。

        这种问题真的是太常见啦!比如我自己,在写手账的时候就一直想,我一定要把手账写的漂漂亮亮的,制作一个完美的排版,结果就在纠结这里要不要画个画,那里要不要贴个胶带的思想斗争里浪费大把大把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完不成计划的手账,然后第二天重新开始规划。或者读书的时候,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理解,又重新从头再来,都是这样性质的事情。

    其实这种行为的整体思路就是

    :我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我需要怎样去做

    :我做出来的实物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标准

    :因为达不到标准所以我要推翻重新再来过

    我们其实都掉入了“果上努力”的大坑,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采取了“把事情推翻了重来”的这个行动。

    永澄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类为“期待的问题”,但凡是期待问题,就可以使用期待澄清模型RSQC了!

    RSQC考虑的是:范围、质量、进度、成本,这四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动的。那么,因为事情做得不好而推翻重做,背后的逻辑就是:

    • R-范围:未发生变化;我没有实现或者完成既定要求

    • S-进度:因为质量提升,而进度延长;追求质量,时间条被拉长

    • Q-质量:提升;要求完美,理解通透

    • C-成本:持续投入成本;时间,精力

    你看,因为质量提升,导致自己的成本增加、进度放缓,这很有可能是很得不偿失的事情啊!

    永澄老师认为更合适的方式是:先不要追求质量上的完美,通过快速完成进度,获得整个结果,再根据后续要求不断迭代,来逐步提升质量,这是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过程。

    这个道理就是在RSQC中以进度为导向,而不是质量、范围,抓紧时间把进度完成,自己至少对整个事件有个全面了解,下一次的改进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再比如:参加100天写作训练营,我需要每天输出写作。我要是直接开始写,没有经过主题,大纲和文本框架的构思就直接开始写作,我可能写个开头就什么都写不出来了;比如,我在手账群里通过海报的方式来叫早,提醒早睡。如果我只是每天早起做叫早的海报,先是搜图片,想问候的句子,再编辑修图。然后晚上再重复这个动作,以后的每一天都再重复这个动作,却不知道一次搜集好图片,并且加以分类编辑好文字,等到时间只需要简单的选图发送,我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坑里,可能会让我讨厌这件事。

    永澄老师说:很多人之所以会反复推翻重做,并不是为了那个完美的自己,而是缺乏基本的知识。

    再举一个例子,我想把简笔画的练习配合着每天的手账进行,我就会想要把简笔画画的特别好看来衬托出手账的好看。然后就不断地画呀、改呀,力求达到最好看,可是我却忽略了我本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写手账。于是我就陷入了自己的牛角尖里,不断的执着于画简笔画,而忽略了主题—手账。

    其实,这就是不具备“进度导向”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根本没有做过“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刻意训练。

    进度导向思维就是这样,你只有先做到底、出成果之后,才能判断你所得到的成果是否需要优化、需要做到什么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方法。而不是从一开始,就不断提高某一个自己擅长的要点的质量,来装出自己整体完美的假象。

    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在具体执行的时候,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件事情用最低质量标准完成,我要多久能完成呢?然后,我试试看能不能先做完吧?”当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后,能量就来了,就先去把事情做完再说吧!

    我觉得进度导向思维方式和RSQC模型罢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先完成,再完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完成,再完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tc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