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没有早点读书学习76:过度需索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小理论称为“过度需索”,它在亲密关系中极为常见,表现为两种主要困境。第一种是,有的人总是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他们生怕伴侣会离开自己,因此频繁向对方索要关爱和承诺,却又担心这种反复的索求最终会导致伴侣离去。另一种则是伴侣抱怨对方过于黏人,总是要求自己汇报行踪,让人感到窒息。这两种情形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过度需索”。
过度需索本质上是一种过度依赖的表现,不仅限于亲密关系,也可能出现在其他人际关系中,比如过度依赖朋友或家人。而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将聚焦于亲密关系中过度需索者的特征以及他们如何自我调整。
什么是过度依赖?
- 过度依赖的核心:自我中心性
过度需索源于个体放弃独立,过分依赖他人。过度需索者不愿为自己的快乐和安全感负责,而是寄望于他人提供生活的支撑、鼓励和资源,希望通过他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内心深处害怕被遗弃,却又对此感到无力。心理学家Jack Ito博士(2016)指出,过度需索者本质上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和爱的需求,而非与对方相互扶持。
由于过度关注自我需求,过度需索者往往忽视了伴侣的需求。例如,当伴侣开始出现酗酒等行为时,一个安全感充足的人会察觉到问题并与其沟通,而过度需索者可能并未察觉或故意回避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关注的重心始终围绕着自己的需求,以至于忽视了伴侣的需求。
过度依赖的六种表现
以下是过度依赖在亲密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六种表现:
- 难以设立适宜的界限
过度需索者在建立关系边界时存在困难。他们难以坚持自我主张,往往难以拒绝伴侣的要求,因为他们担心拒绝会导致对方离开。同时,他们也容易过早地对他人敞开心扉并快速进入一段关系,这使得他们容易因草率选择而陷入不理想的伴侣关系中。此外,过度需索者也常常侵犯伴侣的边界,企图占据对方的所有空间,如不断询问对方与朋友外出的详情,因为他们认为“被需要即被爱”,一旦感觉不被伴侣需要,便觉得自己失去了对方的爱。
与此相反,安全感充足的人懂得设立并尊重彼此的界限,他们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保护自己,并在进入一段关系前谨慎评估潜在伴侣,以确保建立一段健康、合适的恋情。同时,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独处和社交的权利,不会在伴侣专注于自己的事务时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爱。
- 消极索取关爱
当过度需索者感觉伴侣的关爱不足时,他们可能通过责备、抱怨、攻击或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来向对方索取关爱。这种消极的索取方式往往让伴侣疲惫不堪。反之,安全感充足者会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
举例来说,面对沉默寡言的伴侣,过度需索者可能会抱怨:“你怎么最近都不理我了!”而安全感充足者则会温和地询问:“我注意到你最近话少了,有什么事情困扰你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
- 过度依赖明确的爱意表达
过度需索者过于依赖他人明确的爱意表达来判断对方是否真爱自己,例如,他们会不断追问“你爱我吗?”只有当伴侣明确表达爱意或做出符合其预期的行为时,他们才会感到被爱。同时,他们需要不断确认这种爱意,不能持续保持单次确认后的安全感。
相比之下,安全感充足者除了关注直接的爱意表达外,还能从其他间接线索中感知伴侣的爱意,他们更擅长捕捉对方爱自己的意图,即使表达方式与自己预期不同。
- 普遍存在信任危机
在亲密关系中,过度需索者常常感到恐惧和忧虑,即使伴侣明确表达爱意,也无法长久地安抚他们的情绪。他们持续依赖伴侣的反应来验证关系的安全性。相反,安全感充足者能够自我确认,即使在伴侣未明确表达时,也能通过观察和理性分析,坚信伴侣仍然爱着自己。
尤其在关系平稳或对方没有明显负面反馈时,安全感充足者大多能默认关系良好,而过度需索者却时常被突如其来的被遗弃的恐慌所困扰。
- 过度理想化伴侣
过度需索者在关系初期倾向于将伴侣理想化,认为对方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即使伴侣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他们也会通过回避、忽视或幻想来维持这种理想化形象,不去面对两人之间的问题。
而安全感充足者在起初也会对伴侣抱有理想化的看法,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逐渐认清伴侣的不足之处,并客观地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要么选择包容、沟通,要么选择离开。
- 不稳定的自我形象
过度需索者的自我认知往往与关系状态密切相关,当他们感觉伴侣爱自己时,自我形象趋于积极;当他们主观认为对方不再爱自己或爱意减少时,自我认知变得消极且矛盾。他们缺乏稳定的、独立的自我形象,过分依赖于伴侣的爱来界定自我价值。
哪些人更容易表现出过度依赖?
以下人群更容易表现出过度依赖:
- 在缺乏真诚家庭氛围中成长的人
- 在孤独环境中长大的人
- 曾经经历过无边界教育方式的人
- 遭受过过分严格教育的人
- 害怕被遗弃或有过被遗弃经历的人
对于过度需索者来说,虽然过去的经历无法改变,但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伴侣建立起安全、健康、持久的关系。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探讨过度需索者应如何自助:
-
不要仅凭伴侣言语判断对方的爱意
过度需索者应意识到,伴侣的话语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不变的全部想法和感受,特别是在情绪波动时。他们要学会结合更多线索,理解伴侣表达爱意的方式,对关系的整体走向做出更全面的判断。 -
不要急于投入一段关系
过度需索者要学会在开始一段关系前审慎思考,确认自己是否真正被对方吸引,而非出于对被爱的渴望而草率决定。此外,建议在关系确立前多接触几个潜在伴侣,以便进行比较并做出最佳选择。 -
理解关系中的起伏是常态,且关系具有复原力
过度需索者需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段关系能始终保持甜蜜,冲突是关系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同时,冲突的出现并不代表关系即将终结,也不代表伴侣不再爱自己。他们要学会看到,即使在冲突时刻,伴侣可能显得冷漠,但从整体上看,对方仍然是爱他们的。 -
建立个人的支持体系
过度需索者要明白,自己的需求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分别满足,而非期待一个人解决所有需求。他们可以先识别出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缺少朋友、业余生活单调等,然后构建自己的支持网络,寻找合适的人来分担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寄托于一个能满足所有需求的理想伴侣。 -
学会自我确认
当过度需索者因伴侣没有表达爱意而感到不安时,他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安抚自己,如“我很好”、“我也有值得被爱的地方”。他们还可以反思自己是否做了令伴侣不悦的事,如果没有,就告诉自己“没关系,Ta不会无故对我冷漠”。
意识到自己存在过度需索问题,是改变的第一步。真正的转变并非隔离自我,而是学会更加信任他人,更勇敢地面对现实,并深刻理解每个人都值得被善待,包括自己和伴侣。如此,才能摆脱不健康的依赖模式,让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减少焦虑,提高幸福感。
今日电影推荐:《甜蜜蜜》1996年香港上映 陈可辛导演 黎明 张曼玉主演 绝对不可错过的一部爱情电影 荣获金马奖最佳影片与最佳女主 豆瓣评分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