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本书,你看完前四分之一,就能够猜到结局,甚至能够猜到发展到结局的故事过程,你还会再看下去吗?
这是《后土记》看完之后我对自己的一个奇怪的发问,因为这本书是少有的,我能够清晰的猜到结局,却兴趣盎然的看下去的书。
------------------------------------以下涉及严重内容透露----------------------------------
书的名字叫做《后土记》,前四分之一清晰的交代了故事的主线,一颗陨石正在冲向地球,如果坠入,世界将会毁灭。于是联合国成立了一个组织,并确定了四套清晰的方案,以及一个可能存在的第五方案,拯救地球。
故事的情节也很简单,前四个方案逐一失败,然后第五个方案在最后时刻“拯救”人类,甚至根据书名,我们能够猜到第五计划最后一定会叫“后土计划”。基本就是这样一个相对来讲简单的故事,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有兴趣读下去呢?
科幻文学的“主角”魅力
科幻文学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多主角模式,主角、角色死的快,基本故事不会是一个主角一路到底。因为大部分科幻面对的都是凡人对抗那些不可抗拒的转变,而他们能够利用的手段却必须在科学的框架之内,他们不能够吃下一个神功盖世丸,然后飞天遁地的拯救世界,也不能超脱科学的发展框架直接跳跃式的宇宙大发展,不能如同莽夫一样用拳头打败一个又一个敌人然后平推出胜利。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是凡人的挣扎,不同的凡人对抗命运的奋斗史。
才有《后土记》里的叶梓飞拖着肝癌拒绝医治,问医生人类能够活三个月吗?他才会在发出三个字的短信后安然受死。
胡一云发明了基因技术,确保了后土计划的实施,但是并没有带着这些基因去往新星球,成为新人类的霸主。
鲸鱼号的领航员杨天才没有接受外星人,作为存活的人类的王,而是发出绝望的嘶吼。
整个第五计划的领导者,那个一直云淡风轻,一直信心满满的家伙,也会突然的崩溃,忍不住的动手打人。
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生活着,是连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没办法预测抵抗的凡人文明。当我们遇到这种无论是改轨还是切割,甚至是核弹打击都无可奈何的星际文明的时候,我们就只能挣扎。
全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冲击,或者说让我在猜出结局后,依然读的兴趣盎然的就是这些人向死而生的故事。甚至对我来说,人类在红星上能否发展出文明?能否回归?能否战胜外星人,我都已经不太在意了,因为人类的种子已经飞向了太空,就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已经飞离了母亲,它的命运就是自由和无限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