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幽默的语言让课堂非常的轻松愉快。还记得在阅读于老师的专著时说到这样一段话: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为什么相声、小品演员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越发表演得好,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道理亦然。
于老师在回忆自己读师范时教他们数学的程老师就善于把深奥的道理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记得刚学函数时,程老师说:“函数呀,其实连三岁的娃娃都懂。你们注意没有?三岁的小孩过马路时都知道向左右看看。当他发现左方来了一辆汽车,他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什么时候我和汽车正好在马路当中相碰,什么时候我才迈开双腿。——这就是一个函数问题。三岁的小孩都明白的问题,对于十七八岁的你们来说,就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一阵轻松的笑声过后,函数的学习的确人人感到容易。
于老师的“幽默”有的时候甚至是临场发挥的,经常能够听到学生的笑声。在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开玩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马上表扬说:“你读懂了。”于是笑声又起。
于老师在教《狐假虎威》时,一位小朋友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于老师“啊”了一声说:“把嗓子拉长?”说完,用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动作做完了,又问:“这能受得了吗?”全班小朋友捧腹大笑。在这里于老师运用“归谬法”,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习变得轻松。
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算得上是一个富有幽默的人。有时在缓解尴尬的同时,反而会有异样的收获。在教学中,这种幽默的特质的确给我带来很多益处,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近了我跟学生的距离。据可靠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特质中,幽默占第一位。我特别喜欢于老师说的: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
在讲解第二单元的习作“漫画老师”时,我们第一课时先是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评价我最多的就是:李丹老师很幽默,经常逗我们笑。
幽默真的能使人心胸开阔。天气渐冷,陆陆续续我们班的所有孩子都有了冬天穿的冲锋衣校服,然而有几个孩子却总不见校服穿在身上,不是在凳子上挂着,就是在柜子里“藏”着。既然有了校服肯定是要穿在身上的,天气寒冷更应该时刻保暖。几乎每一节上课之前我都会扫视一下,总有那么几个孩子突兀出来,开始的时候我也是生硬地告知:把校服穿上。慢慢我发现多次提醒,竟然屡次不见成效。
话术转化一下,效果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又一次集体活动,小L又把校服“冷落”在凳子的靠背上,看着他瑟瑟发抖的模样,真是又生气又心疼。我走到他面前用比我平时说话低了好几个分贝的声音问到:“这么冷的天,你的校服呢?这样会感冒的呀。”他不好意思地低头说:“在教室的凳子上。”我打趣到:“那么,请问它应该在什么地方呢?”“嘿嘿,在我身上。”说完他就准备回教室穿。我还不忘接了一句:“是呀,你这样冷落人家实属不应该的,人家是为你服务的。”
轻轻松松,和和美美,让那些被“冷落”的校服纷纷“上岗”了。看着整齐划一的阵势,心里那叫一个美。美的还有我们师生之间生发出来的微妙之情。
语文的课堂上幽默的因素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在《牛郎织女》的课堂上,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在充分地默读之后便开始分组讨论: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有趣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共舞的状态。学生的分享交流在保留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眉飞色舞惟妙惟肖。我灵机一动:我们来表演一下吧,同学们拍手叫好。我故作镇定地说:非常好,就喜欢你们这样激情高涨的样子。不过……我故意拉长话音:我们要反串!
一听这话,他们的表情更丰富了,有惊讶的,有惊喜的,还有惊吓的。要的就是这样出其不意、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接下来的状态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非常亢奋的状态下进行了演绎。
幽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智慧。幽默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轻松、友好、开诚布公、相互体谅的气氛的奇妙策略。当笑声来自温暖、同情和爱时,这种幽默就是好的;当整个一群人一起大笑时,这笑声就似乎用一种团体感、集体感温暖了我们共享的空间。有益的幽默使人们更加亲近,因为它能使人们之间的气氛变得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