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本身也是一种责任,记录孩子们点滴的成长也许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了。
昨天,我们的分享由爸爸开始,他用富有磁性的男低音给孩子们讲故事,姐姐听着就觉得爸爸会讲”大灰狼“,结果讲着讲着爸爸说是”狗熊,姐姐很开心。
还没等爸爸话音落,弟弟就很热情地站起来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大灰狼遇到小灰狼,又遇到狗熊,最后遇到了奥特曼。这个过程中眼神真诚、表情动作真切,可以用绘声绘色来形容他的讲述,最最重要的是姐姐总结的:“弟弟没有结巴了。”
听他讲述的过程中,爸爸、姐姐和我,我们三个都屏住呼吸听他慢慢说,都舍不得打断他。因为,对我们来说,都太惊喜了,弟弟可以流畅地讲述是我们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接下来是姐姐的分享,姐姐很有条理地介绍她的分享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分享关于“交流”,二是分享她的故事,由于时间太晚了爸爸只给她两分钟。
她分享关于“交流”,她说,小明回家看到爸爸在看自己喜欢看的足球,但是她最想看的动画片也要开始了,她有两种说法:
一是“爸爸,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要开始了快让我”;二是“爸爸,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要开始并且没有回放,你可以让我先看,然后再看你的足球回放吗?”
然后,姐姐让我们选择哪一种更合适。
第二轮问题是,爸爸听了之后没有立刻回答,小明的做法:
一是直接哇哇大哭;二是继续好好跟爸爸沟通。
姐姐讲出这些时候,我着实惊讶,因为如果她可以清楚的表述这个过程,意味着她理解了这个过程,也就明确了如果以后她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懂得如何处理,尤其是在她自己讲述出来远远比我们给她教条地要求意义更大。
今天,弟弟的分享很抽象,因为弟弟咳嗽生病了,主要是姐姐的分享,姐姐首先分享了关于要有怜悯心,讲述小猫舍不得吃鱼的事情。
让我回答:我的回答分两种情况,如果这是一个寓言,那么小猫应该怜悯鱼儿;如果这是一个现实,小猫不会怜悯鱼,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慢慢除掉兽性的过程,就是懂得怜悯、懂得善待、懂得包容的过程。
其次,姐姐分享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姐姐讲到了楚国人,讲到事情发生的全过程,提问:学到了什么?
爸爸说做事情不能死板。
其实,最最精彩的是,我们就剑掉下去之后的讨论,姐姐开始举例子如果是石头,想到有淤泥可以稳住剑、想到鱼儿珍贵,人可能会捞鱼……
这些推论和想象才是她思维的生长点和成长点。
弟弟在这个过程中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回答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