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申请路上,自我怀疑与肯定交织。与很多人的经历不同,我是经历了本科直博退学,跨专业申请硕士,然后选择曲线救国读完硕士后再申请博士,医学相关专业。目前港校老板给了口头offer算是有了一点着落,所以记录下来我的申博历程,供大家借鉴。
我是2015年国内本科直博,2017年6月份退学,其中的原因和曲折很多,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略去不提。2018年来香港读公共卫生硕士,同时开始准备2019年博士入学申请,当时的考虑申请博士优先排序为香港,英国和内地清北。2018年8月份入学,首先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着手研究计划的书写。因为我比较熟悉的有两个领域,2017年申请的时候写过其中一个方向的研究计划,所以重点着手另一个方向研究计划的书写。与此同时开始准备联系导师,首选本校本专业老师,在官网上把各个老师的背景和研究领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本专业并没有很匹配的老师,于是扩大范围,最终先联系了医学院内科学系的一位老师,很快本校内科学系的导师约我见面,同时愿意给我机会先做项目,期间看我表现以及今年有无名额确定是否收我,选择了接受,同时继续联系其他老师。10月份看港大的官网,选定了一位和本科专业相符的导师,套磁以后回复很积极,所以将写好的研究计划发了过去,两周以后没有消息,又写了封邮件,重新发送过去修改版的研究计划还是没有消息,确定自己基本没有戏了,应该是导师有更好的选择了,此处,我之所以如此确定是因为该导师和我前导师有交集,应该比较介意我的背景。为了不让自己的研究计划落空,开始联系英国的导师,11月初发过去个人简历和套磁信,老师在休假,11月中下旬才会回来。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在11月底重新发送个人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很积极,同时约了面试的时间,面试的整个过程很愉快,聊了40分钟,对我的研究计划很满意,面试结束前导师让尽快提交申请,感觉有戏。这个时候本校内科学系的导师发来邮件让我开始网申,激动的赶紧发邮件感谢并提交网申。英国的网申提交后,经过和家人多重考虑决定放弃,主要考虑是导师是华人,由于资源限制,我的研究实施需要在内地完成,而做干预需要大量的资源,我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存疑。另一方面,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竞争还是很厉害的,英国的花费很大,而香港的奖学金基本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还能有结余,同时和对象异地3年已经足够辛苦,再异国4年肯定是分道扬镳,综合考虑于是决定放弃。所以,现在基本是确定留在本校的内科学系的导师这里做研究,因为硕士项目室跟着这个导师做,所以可持续性应该还可以。
回顾这一路走来,读博真的是一个不能停下来的过程,我不敢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就可能心气儿就断了。硕士期间的课程和课题并不轻松,堆积如山的作业和接踵而来的考试,要在此期间完全自己自力更生准备所有的申请材料,留意各种信息,着实让人心力憔悴。但是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读博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我决定一路不停歇的走下去。从2017年暑假从内地退学到18年香港硕士入学完成19年博士的申请,这期间来自各方不同的声音在牵绊,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关于亲情:父母年纪大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感扑面而来,同时自己仍然漂泊没有定数,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未完成使命感”。
2. 关于婚姻:相恋3年的男友,一直异地。对方父母年纪也比较大了,比较期待下一代。回看我身边的异地和异国的恋人,师姐甲国内读博,男友美国公务员,恋爱长跑7年修成正果,拿着国内的博士学位义无反顾去了美国。不想做博后,就此放弃科研之路。师姐乙香港读博,男友美国读博,4年异国,师姐将要去美国做博后,就此开启新生活。师姐丙内地读博,男友异地读博,师姐课题不顺延毕,加上两人分手,至今不知是否走出来,是否毕业。师姐丁英国读博,男友内地硕士工作裸辞,奔赴英国读博。林林总总,不免忧心。
幸运的是男友对于读博的态度倒是还算支持,因为他也是直博在读,对于我的想法比较支持,表示会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3. 关于科研的重新选择:一次失败的读博经历,内心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所谓的情怀已经被糟践的所剩无几。和导师的相处的种种,在近几年爆出的热点事件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庆幸我还自己的精神还很正常,庆幸我自己还活着,没有留恋过去,选择重新出发。再次面对读博的选择,我一直问自己究竟是不是真正热爱科研,为什么之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关于科研经历的反思我写了十几页。要不要为别人而活?有人说为接着读!出国读书,事业是和前途是最安全的保障。有人说,停一停,想明白去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要为难自己,说不定会找到自己真正适合做的事情。嘈杂不安中,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后来,我不想为难自己了,带着这份沉重选择重新出发,因为我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对某个领域的关怀给我了答案。如果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做好该做的一切准备,那么也就能坦然面对各种结果。
4. 出去读书以后的感受:世界很大,不要由于自己局限自己,人生有很多中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理解别人的人生经历来促进自我成长。做学者的路很长,刚开始让我受点挫折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5.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学历的提升仍然是农村出身的孩子阶级流动的唯一捷径,但是读博何尝不是一种赌博?早前的言论农村出身的孩子并不适合走科研的道理并不是骇人听闻,因为这是一条注定清贫的路,是一条高风险但是回报未知的路,但我清楚自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对于学科的一点点情怀。感谢我身为农民的父母能够始终鼓励我做对于社会有点用处的人,让我能够坚定勇气重新追求。感谢我的家人能够给我跌倒后再站起来的物质资本,因为他们知道对于我来说,这可能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决定,所以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帮助我跨过去。感谢我自己,没有放弃自己,仍然愿意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在若干年后,感激自己当初的决定。
与各位科研同仁共勉
2019/1/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