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乔庄上班了,几天的犹豫不决终于在这一刻终止,果然,行动是治愈一切矛盾的特效药!
做服装那么多年,手法速度都跟的上,但是去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还是莫名的心虚害怕,怕的是以自己的性格又把人际关系弄的一团糟。
说起来,我要算这里的老人了,因为2015年的时候,我在这里做过两个月,但那时候生意不景气,老板可能是没挣到什么钱,所以选择去了杭州,家里只由老板娘一个人看着。
但现在最难的时候已经熬过去了,老板也放弃了在外的事业,专心在家创业。随着厂房的扩大,货源不断,生意也越做越好。
这是老板的福,也是我们这些员工的福,毕竟能守着家和孩子挣钱,是所有吃够了背井离乡抛家弃子之苦的我们最大的希望!
回来的时候又渴又饿,但第一件事却是找儿子,就好像看他一眼浑身的疲惫就会瞬间消失似的,这就是死皮赖脸在家的好处啊!
门口一如既往坐着闲聊的人,见我开车回来,七嘴八舌的问,
怎么跑那里去了,咋不去再近一点的地方啊?干的啥活?家里能挣几个钱?…一脸的质问,加上略带嘲讽的表情,没人会就得舒服。
我也好脾气的回,心里却想着这个村果然是没有秘密的啊,才上一天班就都知道了。
明明一个比一个懒,明明都是一天到晚吃饱等死的主,却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情,看不起在家挣小钱的人,也不知道她们哪来的资格和勇气!
还好,在时光中成长的心,已经没有那么玻璃易碎。
做自己想做的,让别人八卦去吧,至少我还有被八卦的资本!
我又不是第一年来这个庄,早已习惯了这一片的人。
这里可是整个张大庄的‘市中心’,平时那叫一个热闹啊!
我们在村的最南边,听婆婆说,早些年的时候这里没有几户人家,都是后来给儿子盖房取媳妇才搬过来的,所以现在家家都有若干的孩子,或是莘莘学子或是乳臭味干…平时都撒出来,闹腾起来跟赶集市似的。
孩子的生活少不了爷爷奶奶的加入,平时一大家子在一起吃喝拉撒,哪少的了磕磕碰碰,吹鼻子瞪眼的时候。
但常言说的好啊,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有时候婆婆在一起多了,没水喝的是我们这些做媳妇。
不知道是这个村子相对偏僻还是因为这片的风气不好!
在这么与时俱进的时代,人总是往坏了比,嘴碎,懒惰,不讲理,而且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到很宽容,眼高手低,小钱看不上,大钱挣不来…
现在经常说城村差距会越来越大什么的,但其实只是村镇上的差距现在看来也是一目了然。
你看镇上的人一个个穿衣打扮,说话讲究,做起生意来头头是道,比邻各个艺术班,又懂得抓教育。
你再看看我们这,整天一地的鸡毛蒜皮,婆婆各种不满,媳妇各种心累,男人多半懒惰,撑不起一个家的责任,孩子上好点的学校接送是个大问题,去到村里的小学就等于自暴自弃…
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差距是惊人的!可是这里的人很明显没有半点这样的意识。
以上这些不真对任何人,只是觉得这个村子的风气真的有待改善,生活可以落后,但精神上的落后才是致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