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信任的传递和货币形态

作者: 沛文沛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7:05 被阅读60次

人们只信任自己熟悉的事物,对于A先生,这构成一个认知集合A。对于B先生这构成认知集合B。

熟悉的事物是文化的产物,我们熟悉孔子,英美国人熟悉耶稣,佛教国家熟悉释迦摩尼。

彼此不认识的两个人,但是在他们的认知全集里,有共同的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共识。

张三认识老王,李四也认识老王,张三和李四互相不认识,老王就是一个链接点,这种链接本身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能促进资源的流动配置。而相同的资源在不同的手里具有不同的价值。这能促进资源的增值。资源的流动能够完成经济学上的帕累托优化。

买家小张,卖家小梅彼此不认识,但他们都信任支付宝大叔,支付宝扩大了他们交易的范围,降低了交易的信任成本。支付宝是他们信任集合的交集。

小张到非洲旅游,他和祖玛彼此不认识,但他们都认识美元,小张可以找祖玛买东西,请祖玛当导游。美元是他们信任集合的共同交集。

从这个角度你可以说建立信任的过程是在彼此的信任集合中寻找交集。在没有进入信息时代前,这种信任的载体无非就是物和人。人的社交范围受制于邓巴数150人的限制,也难以满足跨长时间周期交易的需求,因为人的寿命有限原因。基于物质作为载体也同样必须满足保质的需求,也就是不易变质,能够长时间保存,在经济学意义上具备稀缺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货币也是信任的载体。按照这个逻辑来筛选出来的物品都具备货币的属性。假如每个文明有N个货币备选,在不同文明中找到N1.到Nx的交集,“货币不天然都是黄金,但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满足是这X个集合的最佳交集。也就是价值共识。这些背后的约束条件是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分布数量等核心约束规则。

用现代经济学的话讲,叫避免了交易的双重偶然性。恰好你需要一个苹果,我需要一个橘子的时候交易才能进行。

当人类的经济活动总量超过了物质制造出来的货币所能承载的极限,比如金银铸造的货币的总额是有限的。中国是一个历史上贵金属缺乏的国家,货币形态的变迁也影响着文明的发展。基于金属形态货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时候。纸币产生了。

当互联网普及,基于信息形态的货币就是研究者们想象力所极力触达的地方。这一次,人类的货币在理论上再也不会稀缺了。货币供应不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约束了。制造交集的基础科学不再依赖于化学,而是数学,也就是不再依赖于物质,而是依赖于逻辑。不同量级逻辑数的大小对物质的占用可以是等同的,你有100万个比特币,他有0.0001个比特币你们用的物理储存设备可以都是一个苹果手机。而不是像物理货币对资源的消耗是伴随着金额线性增加的。

同时在X个N集合中寻找交集也正在变得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谈】信任的传递和货币形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g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