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五用论

读书五用论

作者: 汴洛小伙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09:29 被阅读0次

       中国古代的时候就说啊: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那个时候读书是获取功名的几乎唯一的通道,所以才有此种说法。很少有人说我读书不为功名,只为修身养性,著书立说的,因为那些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圣人名人大多都是因为功名之路已断,才潜心研究学问的。但今天已经不同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进步,让读书有了更多更广阔的用途,我把它归纳为五条:

       1.改变命运。咱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知识大多是靠读书获得的,所以说这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里,读书是农家子弟从农业这个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跳跃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跳龙门。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我可能就不会站在这里来说这些话。也会有人说咱们谈读书是指读课外书,读闲书,不是你说的上学读书。那我就要说这样理解有失偏颇,没有鸡哪来的蛋呢?在现今这个大力提倡读书的时候更要强调改变命运这个作用,不仅是讲给我们这些社会上的人,更是要告之在学校的那些亿万学子们,努力学习,用功读书,成为社会的贤才,国家的栋梁,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即使是工作后,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阅读专业书籍,只有掌握了高超的一流的技术和本领,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如果抛弃了本职专业的学习来奢谈读书,博取华名,那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了,怕也只会成为断线之风筝,无根之浮萍。遍看历史上的大家宗师,无一不是术业有专攻,在专攻基础上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才成其为大师的。

       2.修身养性。博览群书的人和大字不识的人在气质上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为什么?因为读书使人修身养性。每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整天徜徉在书海,攀登于书山,遨游于太虚,怎能不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呢。同时通过与古人的对话交流逐渐更改自身的缺点和毛病,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怎能不让你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洗涤与净化,使你的修为、心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与完善呢。

       3.接人待物,为人处世。有人说,这些我都是在社会上学的,没有读书啊。可他不知道,社会就是一本人生无形的大书啊,况且你也不读书,他也不读书,那这些知识是凭空而来的吗?确实现实中的事物千变万化,在书本中找现成的答案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它可以现有的知识给你以提示和启迪,让你自己思索寻找完美的答案。一提孔方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铜钱。可它也用来形容一个正能量的人:外圆内方。外圆是社会和现实磨砺出来的,内方才是书本教出的大道义真担当。

       4.交朋纳友。与志同道合的人无话不谈,与陌生或不熟悉的人则很局促,甚至不安,为什么?因为不了解,共同话题不多。但对两个博览群书的人则不是问题。读书能使你们的知识面拓展而相交,能使你们的言谈举止不凡而互生倾慕,所以这方面我不想多说,只说一句:读书吧,青年!

       5.鉴古知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语都说明了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的宝贵财富,而这些财富获取的方式就是阅读古籍。我们只有读书才能博古,然后才能通今。这也为那些兼济天下的达者们提供了一位很好的老师。那就是读书通史。北宋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司马光,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那位砸缸救人的见义勇为者。写了本书叫《资政通鉴》,为后朝的统治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作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也酷爱读史书,特别是明史,经常边读边批注,还送与友人和部下阅读,这都为共和国的治理和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较著名的就是在中苏关系紧张时,从明朝人朱升给朱元璋提的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中提取出来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作为应为中苏大战的措施,及时正确的处置方式最终也消弭了战争。

       在这里还想提醒大家一点,不要一味的读死书和死读书,还要活学活用,联系实际,同时留意关系国家时政要事。我们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更不要做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浑人,而要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有识之士。通过读书,提高自己,和谐周围,贡献社会,富强祖国,复兴民族,繁荣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五用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gx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