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作者: lxjldh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07:11 被阅读0次

        《孟子·尽心上》:“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然而“穷不失义,故得己焉”。“得己”者,“修己”以葆高格调也。故诸葛之隐居,乃士“不得志”时,“修身见于世”也。诸葛亮隆中“修己”的一个成绩,是当刘备三顾草庐时纵论三分大局,这里展示了他非凡的相才。

        他后来“伯仲伊吕”的煌煌相业,则是“达不离道”的表现。《诸葛亮传》载其临终上表后主:“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三国志》作者陈寿接着写道:“及卒,如其所言”。则是身居丞相高位的诸葛亮,生活俭朴,政风清廉。他能如此,与其在隆中“好为《梁父吟》”时,深以“三士”争“桃”致死为戒有关。盖“穷”时不欲得“桃”,故能“不求闻达”,此即“穷不失义”。“达”时不贪得“桃”,则不但正身以正天下,并且向天下人昭示了公忠廉让的志节,此即“达不离道”。故虽“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却能做到“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诸葛亮传》注引《袁子》)。中国古代史上辅政相臣,能令举国上下亲之、信之、服之、敬之者,诸葛亮一人而已。

相关文章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上》:“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大丈夫不论得不得志,皆能恬然处之。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

  • 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

    谁都不能否认钱财具有极大的力量,物质具有极大的力量,它能够造福很多人,它能够让很多没有办法读书的小孩去上学,它还能...

  • 《孟子》感言集之6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其中对“穷不失义,达不离道”颇有感触:这是孟子的重要的思想,穷与达,要...

  • 先贤格言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我国传统礼仪、道教礼仪——拱手礼 先贤格言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 【通俗释义】 有道之士在自身穷困时不会抛...

  • 2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在道德领域里,金钱是个很尴尬很敏感的话题。自古至今,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把利益与道义相互对立,好像钱财名利...

  • 《孟子》精华15句(下)

    10.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无论穷、达处境如何,都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办事。 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修...

  • 2018年青岛市一摸教师下水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2.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庄子...

  • 第二十一章: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在道德领域里,金钱是个很尴尬很敏感的话题。自古至今,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把利益...

  • 听陈果之《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

    在道德领域里,金钱是个很尴尬、很敏感的话题。自古至今、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把利益与道德相互对立,好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hu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