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华15句(下)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20:36 被阅读4次
《孟子》精华15句(下)

10.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无论穷、达处境如何,都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办事。

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修身见于世”也,世称“卧龙”;到后来身居丞相高位,生活依旧俭朴,两袖清风,因此臣民也都没有失望,反而更得民心。

               

11. 其进锐者,其退速。

往往急于求成的进步者他的退步的速度也是极快。张岱在《募修岳鄂王祠墓疏》中就写道:“余谓天下凡事必须量力为之。其进锐者其退速,其愿奢者其就小。”这就告诫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事物发展应有的规律,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要过分求高求快,否则往往得不偿失。

12.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有贤德的人要处在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任相应的职位。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什么人应当在什么位置上,因才设置,这样才能各机构单位高效和谐运转;第二层则可以理解为,不必过分看重形式上的认定,浑身才能总比一纸文凭更有说服力。

13.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里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而且必须用正义和道去配合它。善养浩然正气的人格追求,在后来逐渐扩展为骨气、英雄之气、爱国之气,以文天祥、辛弃疾等人为首的仁人志士,就是体内充盈着刚健雄风的浩然之气,坦荡地立足于天地之间。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句话意思是,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志向消磨转移,武力不能使我低头屈服。这是孟子对“大丈夫”人格精神的理想化追求。他强调了富贵的诱惑、贫贱的折磨、威武的压迫都是对“大丈夫”人格塑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锻炼和考验。只有经受住了这些,“大丈夫”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出现。

1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气时令的配合不如地理环境的优越,地理环境的独特优越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总而言之,孟子强调的是“施仁政”的必要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之灭亡就是典型的反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暴政的最终导向往往都是怒不可遏的揭竿而起。

相关文章

  • 《孟子》精华15句(下)

    10.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无论穷、达处境如何,都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办事。 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修...

  • 《孟子》精华摘要(1)

    《孟子》 >> 孟子解析心的内容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精华 >...

  • 《孟子》精华15句

    1.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人没有志向,只能为了活着而活着,那与禽兽有什么分别呢?正所谓,“人无志非人也”。 马...

  • 《孟子》精华摘要(2)

    《孟子》精华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人有不为也,而...

  • 今天,你又吃“鸦片”了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有辨证的眼光,怀着批判精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孟子(下)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

  • 【南怀瑾老师】这套“内圣外王”的修养,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 这套“内圣外王”的修养,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公孙丑》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不动心”这三个字。由...

  • 孟子的错与对

    常见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一个正常寿命短人不会错,孟子也不例外: 天下大乱的归因 孟子说: 世衰道微,邪...

  • 【南怀瑾老师】这一段非常重要,是孟子讲学问修养的精华!

    这一段非常重要,是孟子讲学问修养的精华!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告子》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 《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精华15句(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zc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