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文字和这个世界对话,和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不知不觉快两个年头。这种方式很奇特,因为文字会引导自己思考一些问题,尽管我们每天都会在脑海里纷飞出各种念头,但真正引起自己沉思、反省的寥寥无几。文字则不一样,最起码要写些东西。
之前为了训练写作,为了寻找那颗真心,经过了长时间的任随思绪流淌,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考虑逻辑,不考虑文字的实际内容,更不考虑最终成型的文字会是什么模样,只管写,不计后果地写。然而就像追求真理的脚步一样,既然有所追求,那么就会有一个执念,这个执念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反过来束缚自己。于是在真心和执念之间的此消彼长,让自己真切感受到写作的变化。这种变化曾经给我带来迷茫,如今看来却是必经之路。这有点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的意味,关键是方向选对了,剩下的只有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无须怀疑什么。
读书也一样,一本接一本地读,不考虑读书之用,而最终却能收获大用。之前很着急,很抓狂,因为自己读书慢,生怕自己的千本读书计划到老到死都无法完成,况且人生还有那么多精彩的事情没做,却让读书给困住了,越想越着急。后来发现急也没有用,什么样的水平就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状态决定了自己读进去多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四书五经,如今却能看进去,有的还能朗朗上口,倒背如流,这就是进步。雪师还经常拿曾国藩的例子来鼓励我们,天下读书最笨的曾国藩排第二,估计没人能排第一。所以不必心急,不必气馁,有曾老爷子给我们做榜样呢!
很多人都说读书读不进去,写作也觉得无话可写。我想谁都一个样,谁都会有这个过程,问题在于自己想不想经历这个过程。很多人说,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个过程,看书写作是一辈子,挣钱奋斗是一辈子,逍遥快活也是一辈子,不都是一个过程吗?没错,都是一个过程,问题是这个过程是清醒地走到终点,还是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我不想标榜读书有多么高贵,可我知道高贵的人一定读书。我不想说读书人就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会在书本中找到幸福的源泉。我也不想说读书会让自己成为亿万富翁,但读书人会觉得世间所有财富却换不来读书的富足。
或许这番言论就足以证明读书人将自己封锁在书本里自大自狂,自我陶醉。在物欲泛滥的社会里,如此癫狂的咆哮也换不来一个快餐盒饭,有谁稀罕呢?不需要谁稀罕,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谁。有谁说读书不能当饭吃,我可以告诉他,我是吃饱了饭再读书的。我没那么高尚,在食不果腹的时候还能抱着《道德经》填饱肚子。当今社会究竟有几个人没能吃饱饭呢?可是吃饱的人都去干嘛了?我不想也不敢接着往下说。我以前不读书的时候也会常说那些读书人是吃饱了撑着,现在觉得确实如此,这足以证明读书不再是饥寒交迫的代名词,反而能有助消化。所以,请不要将吃不饱饭赖在读书头上,读书可以让自己吃得更好。
读书还有一个好处是我最近才发现的。由人类组成的社会是需要沟通交流的,我们每天都活在沟通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无不尝试着以各种方式向这个世界发出绚丽多彩的讯息,从而获取来自世界对自己的反馈。我们每天刷微信,刷朋友圈,刷头条,刷抖音,都是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个行为——沟通。没有了沟通,这个世界将变得暗淡无色,人生也将毫无意义。而读书,则将这种沟通的外延、内涵、层次和深度无限拓展开来。读书可以和几千年前的圣贤对话,可以探索人类、自然和宇宙的未知,可以跟随文字重走一遍每一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在书本中找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如果还能有所思所想,那么可以写成文字向世界、向虚空发出自己的感慨,进而完成循环往复的沟通。
与新时代媒体沟通方式不一样的地方,读书的沟通更多来自心灵,来自灵魂,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和一生,以期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或许用救赎太沉重,远不如用快乐更实在。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网友评论
一本书不可能都是精华部分,学会重点照顾精华部分,那些通俗易懂的,只要它的语言没什么深意,我们只需明白了其所表达的意思便可,无需大费周章的一字一句的阅读。
这几天 看了许多类似文之后,对我的帮助也很小了,不过作者能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是我很佩服的啦,至少我是写不出来,还是要点个赞支持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