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 读后感

我们仨 读后感

作者: YOYO_5b7f | 来源:发表于2021-04-15 23:45 被阅读0次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让人觉得感人至深,杨绛先生讲述了丈夫钱钟书和 她女儿一家三口的故事,如梦如幻,虚实相间,她把那种年老的无助,对女儿的依靠,对钱钟书的惦记和深情,描写的入木三分。

他们一家三口互相包容,互相欣赏的相处方式让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绛是这样谈论她的家庭生活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家庭生活,我觉得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或许上天给了这么完美的家庭组合,就会带来缺憾,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先生的相继离世,给了杨绛先生沉痛的打击,让家变成了旅途中的客栈。

杨绛先生采用象征的手法在书中不断出现最多的是寒柳和秃柳,柳树是传统抒情中的分离树,它所包含的韵味是苦涩的。面临生离死别,与一般离别不同,杨绛笔下的是寒柳和秃柳,暗示着死神的日渐逼近,象征的是永别。古驿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意象。在古驿道上的聚、失,散更是象征着人生旅程的结束。

对于我而言,生活中的健康,平淡的相处就是最难能可贵的幸福。每个人都是来去匆匆几十年,相遇千人,相识百人,相知数人,相爱一人。珍惜眼下,珍惜相处的点点滴滴,拥有自己的幸福,无论对于爱人还是家人,不要有离别后的伤痛和追悔莫及。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ls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