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09757/cbc479fa0c87e1c8.jpg)
近日来天气倒是好,早晨下点小雨,而后便雨过天晴。初夏的干爽更显朝气,特别是午后闲坐喝茶,听闻鸟语喳喳,一扫春日里天气的烦闷,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正巧朋友来家里聊天,我特别泡了云南的普洱生茶,一股淡淡的兰香扑鼻,入口略苦回甘,朋友学着老夫状,摇头晃脑说道:“妙哉妙哉”,逗得我一阵朗笑。
我和朋友分享了关于“精神家园”一词的解释,说了一通归宿感、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人与人交往的准则、道德价值的公认等等,由此还把“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对方的胃”这句话做了一番说明。我认为这个问题也和精神家园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
我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要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最基本的条件是经常要在一起吃饭(这是人最基础的物质追求),这就关系到吃饭的习惯、爱好、礼仪等等,这对两个人能不能进一步走到一起,能不能和谐共处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由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组成的家,只有和谐了,相互认同了才能让人产生爱、眷念、依赖,才能叫家园。
朋友说我这观点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不敢实说,其实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体会和总结。
我和先生共同生活了三十几年,可以说至今他从没有在饭桌上好好和我们一起吃过一餐饭。每次吃饭他总是站着也吃坐着也吃,不到十分钟他就匆匆吃完了。吃饭对他来说不过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纵然我花了半天的工夫做了一桌子菜,他也一样十分钟解决了他的肚子问题。
我记得从前在娘家,我们都是等着一家人都到齐了才围在一起上桌吃饭。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聊各自当天的所见所闻。妈妈总是把好吃的菜夹给我的父亲和孩子们吃,她总是吃得很慢,为了等大家都吃完收拾桌子。
后来我自己有了家以后,对先生这种吃饭的行为和习惯特别不能接受,总感觉少了家的味道。好多年我一直为此而努力想改变这种状况,可惜搞得大家都不愉快,索性就放弃了。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呗。
虽然慢慢接受了他的这种习惯,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其实吃饭也是一种文化,它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
如果连一个家最基本的要素都不具备,更别说是精神家园了。
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观大多都是选择隐忍和坚持,所以才有白头偕老的祝福。也难怪,从爱情过渡到亲情之后,相互间总要有宽容和理解才能和平相处,相偕到老。
婚姻是什么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只要你能够适应,能够坚持到最后,大概就是别人口中的好婚姻了。可是,那能不能成为精神家园,就另当别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