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韬·文韬·文师

六韬·文韬·文师

作者: 劭劼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20:43 被阅读0次

【原文】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文】

        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能与天下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人,就可以得到天下;而独占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与天下百姓共同享用的,就叫做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人就会归附。

        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困苦,救济人们的灾难,解救人们的危急,叫做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人就会归附。

        与天下之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叫做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人就会归附。

        凡是人总是厌恶死亡而热爱生命的,感恩戴德而追求利益的,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叫做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人就会归附。

【读解】

        君主与臣民,只不过是在社会上担任的角色不同而已,从根本上讲,无非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一旦这种关系出现了不平衡的倾向,天下的“得失”就要发生变化了。

        天下大事尚且如此,何况其它。

相关文章

  • 《六韬•文韬》文师篇 疏释

    接下来在较长一段时间会写六韬相关的文章。《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立意,六卷共六十一篇,约二万字。文韬...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非熊非罴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六韬·文韬·文师》:“(周)文王将田(田猎,同‘畋’),史编布卜曰:‘...

  • 重见六韬:文师第一

    文王将畋,史扁布卜,曰:“畋于渭之阳,将大得焉。非熊非罴,非虎非狼,得王侯公。天(631)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

  • 如何打败敌人、离间敌人、瓦解敌人?姜太公一文说透了(二) |《六

    如何打败敌人、离间敌人、瓦解敌人?姜太公一文说透了(二) |《六韬》管理之道 【粤若稽古】 《六韬》是一本讲谋略,...

  • 《六韬》全文注释之“文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 《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

  • 《六韬•文韬》守土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本章开始讲到守土。守护国土,必然存在着内外关系。对内如何,对外如何。对内,处理好君、...

  • 姜子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这一职业人

    姜子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这一职业人 文/ 读美者 姜子牙著有《六韬》。与汉初黄石公所著的《三略》,合称《六韬三略》,...

  • 《六韬•文韬》守国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上篇守土,本篇守国。我们讲“国泰民安”,泰是天地交泰。所以这里的国是天地人万物统合的...

  • 《六韬•武韬》文启篇大意

    题解:武韬第一篇为发启,第二篇为文启。我们可以看到了,开启这样一件兵道之争是多么慎重的事情啊。兵争其实是小道,安天...

  • 《六韬武韬》文伐篇 大意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异心一起,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搞垮对方,真是各种手段用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韬·文韬·文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r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