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重见六韬:文师第一

重见六韬:文师第一

作者: 花露柳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1-02 18:02 被阅读0次

文王将畋,史扁布卜,曰:“畋于渭之阳,将大得焉。非熊非罴,非虎非狼,得王侯公。天(631)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扁曰:“扁之太祖史畴,为禹卜(632)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畋车,驾畋马,畋于渭之阳。吕尚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焉,曰:“子乐渔乎?” 

吕尚曰:“吾(633)闻,君子乐得其志,细人乐得其事。今吾虞甚有佁也。” 

文王曰:“何谓虞甚有佁?” 

吕尚曰:“夫渔有三权,等以权(634)禄,等以权死,等以禁官。夫渔求得,其请深(635),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请。”

吕尚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请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请也。君子请同而亲,亲生而事生之请也(636)。言语应对者,请之饰也。言致请者,事之极也。吾言不讳(637),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政谏,不恶致请。何为其然?”

吕尚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绸饵香,中鱼食之。侌缗重饵,大鱼食之。鱼(638)食其饵而牵于缗,人食其禄而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渴。以家(639)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于乎!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圣人独知、独闻、独见,乐才!圣人太上归,其(640)次立敛。” 

文王曰:“立敛何如,而天下归之?”

吕尚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国非一人,国人(641)之国。为天下,大人之立(645)敛,而敛以人立也,立才以(646)利。故大人立敛以取国,立国以取天下(647)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642)。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民乐生而恶死,恶危而归利(643),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敢毋受天之诏命乎(644)!”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相关文章

  • 重见六韬:文师第一

    文王将畋,史扁布卜,曰:“畋于渭之阳,将大得焉。非熊非罴,非虎非狼,得王侯公。天(631)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

  • 重见六韬:目录

    序 文师第一 文弢 尚政第二,盈虚第三,国务第四,治国第五,上贤第六,举贤第七,利人第八,趋舍第九,礼仪第十,大失...

  • 重见六韬:校正本

    先秦本子传到西汉,形成两种传本。直到北宋,两种传本合而为一。 银雀山《六韬》简,敦煌写卷《六韬》,所见其章节标题,...

  • 重见六韬:初始本

    怎么复制先秦传本?基于已有史料,分作三步,也就是递次形成:初始本、修订本、校正本。 这里,讲第一步。将《太平御览》...

  • 重见六韬:盈虚第三

    文王问太公望,曰:“于乎(751)!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乱一治,其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

  • 重见六韬:触及先秦本子

    银雀山《六韬》简,存有“葆启”的章名,及其残句,如下: 简738:三年而天下垂归之□□ 简739:曰:吾闻宿善者不...

  • 重见六韬:国务第四

    文王问太公望,曰:“为国之务果,何也?” 太公望曰(1138):“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望曰:...

  • 重见六韬:敦煌手抄残卷

    1900年,莫高窟惊现藏经洞。所藏书卷,最早为西凉建初二年(东晋时期)抄写的《十诵比丘戒本》,最晚是北宋咸平五年撰...

  • 重见六韬:上溯唐朝传本

    北宋千卷《太平御览》,从形式到内容,沿用唐高祖武德年间、欧阳询等人奉诏编纂的百卷《艺文类聚》。于是乎,后人将此种体...

  • 重见六韬:修订本

    复制先秦传本,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将“初始本”,转化为“修订本”。 首先,篇章整合。敦煌写卷《六韬》,其前面12个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见六韬:文师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sd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