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们所知,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我们还知道,我们有些并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
———美国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用说人话的方式解读以上这段绕口令,实际上这是对一个人主客观层面已知和未知的组合。
似乎还是很抽象,可以更加清晰点的表述为:
1.(主观)已知的(客观)已知:知道自己知道
2.(主观)已知的(客观)未知:知道自己不知道
3.(主观)未知的(客观)已知:不知道自己知道
4.(主观)未知的(客观)未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说到这里,估计你会不屑一顾,这不就是四象限嘛。
没错,我今天想重点展示一下第4种状态的危险性。
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犯了错误之后,就可能大言不惭,就可能自觉无比冤屈,就可能把所有的问题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今天说的是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是处于那种状态的真实想法。
前几天,骑车带孩子到家附近的辅导班上课,时间稍微紧张了一些,加上行人不多,所以加快了速度。
前面有两位小女孩,一边骑车一边嬉笑打骂,真羡慕十多岁的年龄。
即将接近并准备超过两个小女孩时,突然她们的车子向左拐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了上去。紧急关头,我拼尽全力刹住了车子,车上坐着的孩子也一头撞在我的后背上。
我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情绪上有些没控制住。
“你们这是怎么骑车的啊?刚才多危险啊。”
“我哪知道后面有车呀,我又看不到!”一个小女孩尖锐的声音传了过来。
孩子拉了我一把。
“咱赶紧走吧,要迟到了。”
没过两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只是对象换成了一位中年人。
更加令我无比尴尬的是,对方的回应也完全类似。
“我在前面走呢,我哪能知道后边有车啊!”
连续两次遇到类似情况,我不禁有些迷惑,更产生些许疑问,为什么总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连续两次应该不能都是巧合吧?是否我做错了什么?是否这应该是我的责任啊?
也许是我在路上骑行的速度太快了?不是有句俗话,十起事故九起快,今后一定要把速度限制在跟大多数自行车一样的速度。
当然,似乎自己这辆极其普通的自行车,想达到太高的速度也不容易,尽管我一直在健身。
也许是我在骑车的时候声音太小?如果能够发出一些提示声音,比如高声喊一下,甚至多喊几声,提醒前面的人,后面有车过来了,可能会超越你。
甚至,应该明确说出来:“超车,请注意!”恩,这个想法肯定是对的,你都不提醒,别人哪能够知道后边还有车呀。
也许是北京的自行车道太窄了?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的人口,并且中国素有自行车大国,一条自行车道才能够承载4辆自行车并行通过,这那能行呢?如果能够有8车道甚至16车道,我想应该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吧?
也许是现在的自行车太不智能?如果一辆自行车,前后左右上上下下都安装摄像头,无论从哪个方向有外来物体靠近,甚至飞来一只苍蝇都可以随时预警,那样应该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吧?
也许是人类进化的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如果一个人的眼睛能够旋转360度,可以随时全方位无死角看观察,任何方向的危险都能够看到,也应该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吧?
反复思量,痛定思痛,我觉得我就是犯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错误。
我应该努力纠正我的错误,我应该变成进化学家,加速人们的进化,不过这点似乎比较难。
我应该向相关部门建议,拓宽自行车道,就是不知道城市空间、政府经费是否足够。
我应该向相自行车厂家上书,建议改造自行车,全方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就是不知道厂家能否听我的,必定自行车价格太高了也不太好卖。
再深入思考,几个解决思路,感觉解决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能否换个角度呢?
机动车必须按划定的路线行走,不能随意变道。
如果要变道,一定要打转向灯,提醒后边的车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变道。
这个规定对这件事有什么启示?
“红灯停绿灯行”,“先左看后右看”,再加上“不随意变道,变道一定提醒后车注意”。
是否可以在小学乃至所有学校(包括老年学校、广场舞社团)中加入类似内容,并且还要考试,这方面考试不通过,就不能毕业?
这个主意不错,如果我能够早想到这个办法,早通知相关部门就好了。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真是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