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大出版社《金融帝国贝莱德》书评集锦
《金融帝国贝莱德》:在失败中重生 在风暴中逆袭

《金融帝国贝莱德》:在失败中重生 在风暴中逆袭

作者: 时光流淌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05:3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时光流淌

    仅仅看这本书的名字,很多非金融行业的读者可能就会漠然置之,即便一时兴起随意翻开一页尝试读一读,书中的专业名词也可能会让部分读者望而却步。

    但如果忽略掉哪些可能有些晦涩的专业名词,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本故事书,一本被《财富》誉为“华尔街过去十年中最大的成功”的万亿规模全球资产管理巨头的成长故事。

    了解这本书之前,不得不先了解一下这本书主角——贝莱德公司。

    了不起的贝莱德

    关于贝莱德,本书作者是这么描述的:

    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

    这是一家前所未有的机构。

    贝莱德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哪家大型银行,也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能达到贝莱德这样的高度。没有哪家政府,也没有哪家中央银行比贝莱德更能洞悉经济。

    但更重要的是:没有哪家就能掌控这么多资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贝莱德通过旗下基金管理着7.4万亿美元。(8000万德国人必须工作2年以上才能赚到这么多钱。而这还不是全部。

    这家公司的分析和交易平台管理着价值超过20万亿美元的资产。也就是说,全球所有金融价值载体,包括股票、债券、外汇、信用证、衍生品和油价凭证的5%以上,在一家公司的系统内运行。这就是贝莱德。

    贝莱德公司的了不起,还在于它是一家在金融危机中崛起的公司。

    2008年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破产,很多金融机构受到重创。但也有机构趁势崛起,成为“华尔街过去10年中最大的成功”。它就是贝莱德。

    简言之,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家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崛起并创造夺目成就的了不起的金融巨无霸。

    这家传奇公司的成长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得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芬克的身上去掘金。

    在失败中重生

    贝莱德能在金融危机中崛起,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它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风险管理平台和金融帝国。而这套风险管理平台的构建,起源于芬克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失败经历。

    芬克在1952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郊区的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他的母亲曾在当地大学任教,父亲则经营一家鞋店。芬克很小的时候就在他父亲工作的鞋厂帮工。

    23岁在加州大学获得政治学和商务管理学双学位后,芬克毕业就去了纽约,进入投行第一波士顿工作。

    当时他在固定收益证券部门负责当时新兴的分期贷款抵押债券(MBS)业务。在进入这家投行四年后,芬克便把MBS变成了第一波士顿的核心产品。

    芬克的金融创新当时影响了全世界最牛的企业。他主刀帮通用汽车成功地卖掉了64亿美元的车贷,这成为写进教科书的案例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芬克当时还跟同事一起帮Fannie Mae卖掉了1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MBS) 。到2008年年底,美国14.6万亿的房贷中,一半都已经被证券化了。而其中5万亿的证券化产品是被美国政府支持的实体担保的,最大的两个就是Fannie Mae和Freddie Mac。

    如果从后视镜看,资产证券化不断被资本和贪婪人性推向极致,成为2008年次贷危机”祸根”。但这在当时,不仅积极地给金融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也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力,属于积极的金融创新。芬克也为此深感自豪。

    芬克的机智为他的老板带来了梦幻的利润——据说他所在的部门为该投资银行赚到了10亿美元。他的职业前景一片光明,在将近30岁时被任命为该投资银行最年轻的管理董事,甚至成为管理委员会的一员,在可预见的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高层管理者。

    旧同事们回忆,芬克那时极具攻击性,野心勃勃。他对风险的喜好极大,下大注从不手软,也不介意游走于灰色地带。

    不过一切功绩和荣誉,都在他亏掉1个亿之后,灰飞烟灭。

    灾难发生在1986年第二季度,芬克所在的部门失败了。损失不是一点点,不是通常的糟糕交易日、异常月份或倒霉季度。芬克负责的业务损失了1亿美元。

    几乎一夜之间,芬克从第一波士顿老板眼中的红人变成了烈性传染病病人,最后芬克被迫离开波士顿。《华尔街日报》对此事的报道是——一个前程似锦的年轻人的职业生涯突然终结了。

    折戟的芬克反省自己的自以为是。他说错误首先不在于1亿美元的损失,其实在此前赚得数亿美元利润时错误已经开始了,因为他和他的团队不了解利润是如何产生的。他们不理解自己在交易中承担的风险。

    “我们不知道为何赚到这么多钱。我们没有必要的工具来了解自己所承担的任何风险。”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对于这次失败的教训,他的结论是:他再也不想持有无法评估风险的头寸了,永不。

    他和他的团队着手建立了一个系统,该系统将满足芬克对理解所有风险的痴迷。也正是这套名为阿拉丁的风险评估系统成为了贝莱德在金融风暴中逆风飞翔的机器。

    在风暴中腾飞

    在贝莱德,他们把创造并运营上述高风险分析系统的团队叫“金融特种部队”。

    在贝莱德办公室里,坐着近2000名“金融特种部队”成员,包括物理学家、核子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当然还有经济学家、MBA、会计师等。这些专家们能事无巨细地分析抵押贷款的相关证券产品。据悉,贝莱德每天需要执行上百万个风险分析模型,每星期投入运行的模型达2亿个,这令其分析能力几乎无可比拟。在一些信用等级评价公司颜面尽失的时候,贝莱德的评级成为市场买卖双方的互信基础。“当你遇到麻烦时,会给谁打电话?贝莱德。”瑞银一名主管说。

    2007年春天,瑞银正是依靠贝莱德的帮助,以150亿美元的代价将价值2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担保证券出售。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初,这支“特种部队”也派上了用场。2007年11月,佛罗里达州财政官员致电贝莱德,说它们的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中有抵押贷款担保债券,这些产品多数是由雷曼兄弟卖给佛州的。数天之内,贝莱德的评估小组完成了资产分析。当年12月,他们完成了抛弃不良资产的规划图。从那时起,致电贝莱德的公司开始络绎不绝,纷纷要求他们接手,负责分析、管理、出售不良资产。

    2008年3月,贝尔斯登深陷泥沼。当月15日,摩根大通雇用贝莱德,对贝尔斯登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评估。就在第2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找上门来,聘用他们评估贝尔斯登的资产。紧接着,6月15日到9月15日,AIG也委托贝莱德来处理即将要把AIG搞垮的信用违约交换资产,这笔资产高达77亿美元。

    对此,《财富》杂志分析说:“很多金融机构的CEO都把芬克的号码设在手机拨号快捷键上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在混乱世局中,只有贝莱德可被信赖,它能挑选出优质证券,并对金融机构给出准确评级。”

    ……

    这就是在风暴中腾飞,最后发展为金融巨无霸的贝莱德。

    金融大亨 芬克本人

    作为贝莱德的创始人,号称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的男人,芬克是什么样的人呢?

    低调的行事作风。

    这个现代金融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第一看去竟像他自己的会计师。后退的发际线,灰白鬓角配以无框眼睛。他会谦虚地说:“我还是个学生。”他极少接受采访。

    自律的生活习惯。

    芬克的一天从早晨5:15于其位于曼哈顿上东城的豪华公寓开始。

    早晨5:45,一辆豪华轿车来接他,几分钟后将他送到贝莱德总部。上班途中,他带上三份报纸——《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然后,芬克先进行一小时的思考,或者按下某个按钮呼叫某位经理。

    在所有的日程安排当中,他仍然有片刻的时间给妻子洛瑞打电话。

    下午6:30离开办公司,要么回家,要么参加应酬。

    晚上10:30,他熄灯休息。

    严谨的工作态度。

    关于严谨,书中用一句话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时刻保持警惕的芬克。书上说:“靠近他的人都会感受到特别之处——深藏不露的不安,以及紧绷的内心

    在个人交往中,他“深入细致”且“直接了当”。

    写在最后

    回到故事本身,作为故事的主角——贝莱德的创始人。无论是年少时作为一个洛杉矶小子打入华尔街的勇气,面临人生重大挫折时的反思与成长,以及取得巨大成就后的低调、审慎、自律,都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听故事,读完这本书,你还能看懂金融如何运行!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融帝国贝莱德》:在失败中重生 在风暴中逆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vs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