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作者: 17王冬苗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11:10 被阅读0次

       

    《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最开始选择《谈美》这本书,缘于一个非常俗气的理由,因为它非常的短,一共不到二十章,才短短一百多页,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短小精悍的一本名家著作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非常的通俗易懂却意味隽永,每一个章节都很有意思,不像有的作家说了很多自以为深奥的话,却不过“徒有其表”而已。在《谈美》中,一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自己的美学观点娓娓道来,这本书几乎概括了他大致的美学观点,即人生的艺术化。其中有几个章节我记忆尤深,便想着分享出来。

                        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

    鲁迅先生曾经评《红楼梦》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跟朱光潜先生谈到的对古松的三种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先生将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大致分为三类——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的目的,重在事物的利弊;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则以美为最高目的。三者结合起来便是所谓的真善美。实用主义者关注能用古松干些什么有利于自身的事情,比如当柴火;科学主义者关注真理,“这棵古树属于什么种类,它是怎么形成的”?美学主义者注重注意力的孤立、意象的绝缘。他只将古松作为一幅画去欣赏,不计较实用,也没有抽象科学的思考,心中剩下的只有把玩二字。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美感的态度似乎是最没有用处的,无论是科学的态度还是实用的态度,最终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作用,唯独美似乎是最无用之物,那么美真的是毫无用处吗?人性讲究真善美,三者俱备才算是完美。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因为人在物质需求以外还有别的追求。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最高的层次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精神上的需求正说明了这一点。千百年后再美丽的美人也会逝去,但是关于她们的艺术作品却是永垂不朽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透过曹植的《洛神赋》,后来的我们随时都能在脑海中还原洛神甄宓的形象。有着这个诗篇,甄宓的美丽便是永存的。

    《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一个出自《庄子 秋水》的小故事。其中展现的就是美学上的移情作用。鱼真的快乐吗?没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庄子认为是快乐的,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心境转移到了鱼的身上,所以他觉得鱼很快乐。就像人快乐时,即使天降大雨都觉得畅快。但是难过时,即使外面时阳光普照,也觉得太阳太毒。美感的经验与移情作用有关,但是比移情作用要复杂,它讲究的是人的情趣与物的姿态间的交流。我并不是孤立的将自己的感觉移情到外物身上,还吸取了物的姿态与自我,并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这一个章节也是我最喜欢的。最近有一个词非常火,叫做少年感。少年感,便是形容一个人很有少年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年龄无关,有的人,可能十分年少,却给人一种垂垂老矣的感觉;也有的人,可能年华已然逝去,却仍然让人感到年轻。所谓赤子之心,便是始终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感。这也是美学里最重要一部分。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创造力是最丰富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她们还没有被经验、理智、他人的看法捆绑,只要有一点实物就可以触动她们的思路,他们就立刻生出一种意境,弹指间便是一个世界。伟大的艺术家大多都有颗赤子之心。所以同样是月亮,常人只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赶路,而张若虚却能写出《春江花月夜》,就此,“孤篇横绝全唐诗”。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愿你行走一生,归来仍是少年。

    《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wv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