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我和一位朋友相约去健身房。她是两年前在我鼓动下、加入健身队伍的人。她的身体逐渐恢复,我除了高兴之外,还多了一些对身体的感悟。
年初,她骑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没有骨折,但膝盖、髋关节和肘关节有严重的扭伤,走路靠单拐。因此,她只能停掉了和我相伴去健身房锻炼。期间,她断断续续尝试各种康复练习。
本周一,她兴奋地告诉我,想和我一起去健身房锻炼了。
我知道她的身体觉得轻松了,所以才想去锻炼的。
这次朋友受伤,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摔一跤,有人骨折,有人擦伤,有人扭伤。50多岁的她,还算幸运,只是扭伤。一个月之后,就一瘸一拐上班了。
人常说,伤筋动骨100天。从年初到现在,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一般人可能就恢复了,但中间她“阳”了,期间病情还有反复,说明她的身体底子并不算好。也是这个原因,她才特别愿意和我一起练肌肉、练心肺功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今天我们再次走入健身房,我建议她先做全身性的恢复训练。给她选了胸肩背腿臀的5个基础动作让她练习,重量也是适合她的最轻级别。提示她不要和我攀比。
其实这也是提醒我自己,不要过高要求她。这次指导她练习,我多了一份小心和宽容。各人遗传、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因此,运动过程中的动作幅度、角度、力度上,都会有所区别。
健身书上给出的动作,是从健身大咖的感受和完美身体结构给出的标准和要求,是我们学习参考的方向,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感受去练习。
如果你做有的动作有点疼痛,深蹲不下去,就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去蹲,而不是强行去蹲。
同时,还要思考蹲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动作没有领悟和配合好,还是身体条件受限做不到。这里也有区别。
运动,健身,练习的是身体的感受力。自己的身体会说话,要学会倾听它的声音。
我俩同时做了热身动作。她说,不需要我陪着她,她自己去练那几个基础动作就行。
她上过私教课,是有运动基础的。但还处于新手阶段,不会设计动作。我给了她建议,她就有方向了。
于是我们分开行动。
下午的健身房,会员相对多一些。二楼深蹲架前,聚了4.、5个小伙子在团体练习。
我去了一楼器械区,练习了臀腿:杠铃硬拉、哈克深蹲、杠铃架相扑深蹲、壶铃弓步行走。也是做到了力竭。
……
周五散步的时候,我问她,周四训练后的感受怎么样?她说,只有胸肌有点酸痛,其他部位没有特别的疼痛。
我知道她是担心做运动动作会引发摔跤留下的旧伤,几个动作练下来,没有痛感,解除了她的顾虑。她的言谈中充满了对身体的信任感。
另一方面,我也很高兴。昨天给出的动作建议适合她目前的状况,判断是准确的。
有了正反馈,有了自信,我们在健身路上方能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