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旅行的第四天,我们的行程是上午从延边出发到陕西榆林的红石峡,中午到十几公里外的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九点多我们到达期待已久目的地-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因山皆红石得名,尤其是夕阳下山的时候,红灿如血,非常壮观。
红石峡地处榆林市北,走到入口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两边东西相峙的赭色石崖,崖壁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洞窟。沿壁根石阶而下,绿荫掩映间,一条碧水穿峡而过,潺潺作响,徜徉于双崖壁立的峡间。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座宋元时期的“千年古刹”。崖壁上满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让人有种时空穿越的错觉。石刻真、草、隶、篆俱全,被誉为碑林。
石刻分阴刻、阳刻、阴阳刻三种。阴刻是凹进去的刻法,阳刻是凸起来的刻法,阴阳刻是两者相间保存时间相对更长。
据说具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有资格在这里刻字。比如光绪年间榆林官员的刻字,“振河不洩”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写的“榆溪胜地”,笔力雄劲有力。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还有民国时期的一位将领分别用左右手写的“还我河山”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可以想象当时他刻这字时,满腔热血的想要驱除外敌,既有失去家园的悲愤又有夺回山河的雄心壮志!
对岸还有很多不同时期的刻字,有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风化模糊。这小小的崖壁就是一部元明清近代发展史的缩影。
“古来贤者皆寂灭”唯有这些历经沧桑的字迹,告诉我们过去在时间的长河中,发生的故事都真实存在过!
崖壁上还开凿了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面有儒释道三家的塑像,也有三皇三清和其他的塑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石窟顶部的刻图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这是不同年代的刻图,中间都是八卦图,第二圈花纹代表各种丰富的物种,第三圈是汉族和草原名族的马牛羊等物,象征着华夏一统的意义。第三副图外圈是二龙戏珠图,根据考古学家的说法,元代的龙爪是三爪,明代是四爪,清代为五爪金龙。这里根据龙爪可以判定这个石窟是明代雕刻的。
第一副图明显风化得很厉害,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注目礼,更不知道这些代表过去的痕迹还能存在多少年!
人生一辈子太短暂,在回归生命本来的那一天,究竟能留下些什么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镇北台
下午我们一行人转到榆林城北三公里外的镇北台。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长城遗址中最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之一,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台。它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长城三大奇观。是中原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点。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据说镇北台数次倒塌,历经多次修整才勉强得以留存。传说游牧民族物资匮乏,居住环境恶劣,向往中原地区的物资。可当时几乎是相互防备,互不来往的状态,于是产生很多怨气,导致镇北台的倒塌。
后来在紧依台北下方的一个方形小砖城,叫“款贡城”的地方,建立了蒙、汉两族官员接待洽谈以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蒙汉正式贸易互市怨气消除,镇北台才没有再倒塌。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这只是个传说,不过镇北台守护中原沃土,防御外族的军事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当你登上了高约四层楼的镇北台时,遥望远处的烽火台遗迹,还是能够感受到作为“长城第一台”的雄壮和周边大地的苍茫。
站在高高的镇北台上,南面数公里外是榆林古城,北面则是传说中的塞外沙漠,只见沙丘和绿洲交相呼应。在镇北台的东面和西面,就是明长城,如果天气晴朗的话,依稀可以看到有六个烽火台的遗址,令人不禁想起“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游榆林红石峡、镇北台
细看墙壁满目苍郁,雄健的台身上被刻上无数乱七八糟的名字和“到此一游”。不知道这些刻字的人是以怎样的心态做这样的事情?连起码的敬畏心❤也不曾有!难道只是向世人表明你来过吗?
以镇北台的历史地位,被人如此儿戏,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悲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见事物背后的故事,寻找生命中能触动自己灵魂的东西,才能更清晰明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愿走在路上的你我永远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