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高超的手法述说人性的自我救赎

用高超的手法述说人性的自我救赎

作者: 三门峡745沈莉红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19:15 被阅读0次
“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这是华盛顿邮报对《追风筝的人》的评价。

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高超的手法述说人性的自我救赎,令人震撼。

文章的开头就是一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营造出一种颠簸流离的感觉,流露出作者对阿富汗人文的悲悯情怀。通过自然景物及场景的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心理的变化状态,起到了感情渲染的作用。

多种叙事手法糅合讲述了这段历时27年的情感纠葛。小说的开篇以男主角阿米尔接到友人拉辛汗“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的电话,给观众留下了悬念。1975年那个改变了他和哈桑命运的冬天,作者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并用顺叙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了自己与哈桑相处的生活细节,讲述自己怯懦的性格不得爸爸欢喜,为了得到他的认可拼命想赢得那场风筝大赛的事,这也为后来发生的故事做了一个铺垫。 故事的高潮是我在风筝大赛拔得头筹,哈桑为我去追那只被我割断的蓝风筝在小巷里被阿塞夫侮辱,而我亲眼目睹此事的发生,却因为想得到爸爸的认可而没有为他挺身而出,最后我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设计将哈桑父子赶出了家门。 不久,战争爆发,我与爸爸东躲西藏历经苦难到达美国,开启了新的生活,邂逅妻子、结婚、父亲离世,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这里采用了平叙和补叙的手法介绍了家国破碎以及妻子一家人的背景。之后便重回小说开篇友人的电话,再次应用顺叙的手法讲述自己如何营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以及揭秘父亲的秘辛往事的故事,其中运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穿插自己多年前的记忆。

作者将叙事手法运用到极致,倒叙的开篇设置悬念引读者入局,顺叙的手法朴实真诚的写出和哈桑的友谊,并且将高潮部分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人拍案叫绝,接着在多年后营救索拉博是多次采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表现出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对哈桑的想念及愧疚,对自己行为的不耻,这也是对自己为什么拼命救索拉博,自我救赎的原因的补充。另外,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相互交叉应用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生动,将国家战争背景下的两个小人物的情感纠葛及对人性的救赎描写的栩栩如生。

此书的巧妙之处在于主角是两个原本性格迥异的孩子,通过阿米尔与哈桑个性与行为的碰撞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刻画人心的同时又让人陷入沉思。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代表友情表、亲情,也可以是善良、诚实于勇敢。对阿米尔来说,作者借“风筝”隐喻他性格中曾缺失的部分,阿米尔最终只有追到了属于他的“风筝”,成为了勇敢有担当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高潮的预警,而第二次是对结尾的圆满。 围绕追风筝的表象故事下,人性的背叛及救赎才是真正的立意。 拉辛汗在给阿米尔的信中写道: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阿米尔爸爸的救赎是隐秘的,隐藏在为人处事的真诚里,隐藏在救苦救难的善良里,隐藏在不惧危险的勇敢里。 阿米尔的救赎则是简单而直接的方式。他的内心挣扎万千,最终选择了面对,终于拼命将索拉博带回了家。这将意味着阿米尔从自私怯懦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位勇敢、勇于直面过去承担责任的人。

在小说的结尾,他欢快的追逐着那只风筝,何尝不是他内心解脱的喜悦呢。 文中“放风筝”的场景看似只是场游戏,实则是命运的影射,“风筝的线”影射了两位主人公命运的缠绕。成年后的风筝是阿米尔陪索拉博去放的,当风筝最终划破天空的那一刻,仿佛划断了那根承载着累积多年的愧疚和自责的“线”,阿米尔的内心得到了真正的救赎。 “风筝”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也是人物性格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让笔下角色饱含特点。 童年时期,阿米尔与哈桑无忧的生活、纯洁的友情,放风筝是他们的娱乐方式,风筝象征着阿米尔单纯、简单的性格。 少年时期,因为“放风筝”“追风筝”而使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彻底决裂,这是的风筝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同时昭显出阿米尔懦弱、自私的人物性格。 成年时期,历经困难的阿米尔接回哈桑的儿子,却无法走入他的内心,而此时放的风筝意味着自由、解脱和救赎,显示出阿米尔勇于承担的性格。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正在放飞的风筝,或简单或复杂,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我们都应该勇敢的去追,追上了才拥有健全的人生。

相关文章

  • 用高超的手法述说人性的自我救赎

    “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这是华盛顿...

  • 人性的自我救赎

    纵观中国的人性论,在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作恶,是因为缺乏好的教育,使自我丢失了...

  • 读毛姆小说《面纱》

    毛姆揭开人性的面纱,深刻剖析人性,责任,虚伪,救赎,,描写手法细腻,性格鲜明,最后女主角凯蒂走向平静,选择了一条心...

  • 自我救赎——《人性的,太人性的》观后

    人周围有很多人,形成了很多种关系。亲情、爱情、友情以及邻里情、同事情都分别以各自的方式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求。 而人...

  • 《开端》大结局,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从这部剧中,我看到了自我的救赎,亲情以及人性的善恶。 关于自我的救赎 在这部剧中,我看到变化最大的就是男主角肖鹤云...

  • 自我救赎||传播温暖,不仅救赎自己,也要温暖其他人

    自我救赎||传播温暖,不仅救赎自己,也要温暖其他人 严肃文学,指的是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希望...

  • 三少爷的剑·古龙的江湖

    三少爷的剑杀人如麻,却侵蚀着善良的内心。 三少爷的剑留人性命,却救赎了坠落的灵魂。 他家世显赫,武艺高超,以剑术名...

  • 《动物农场》读后感

    用讲故事的手法展现了当代极权统治的悲哀与残暴。在小说中,我看到的是赤裸裸的人性,拥有理想主义的雪球,自我麻痹的拳击...

  •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自我救赎

    陌生的你,晚上好!今天我要分享一篇书评——《追风筝的人》,希望您喜欢。 朋友拉辛汗的一通电话让阿米尔...

  •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自我救赎

    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中的一个段落,阿米尔在内心中对着索拉博喊道“为你,千千万万遍”,而这句正是索拉博的父亲哈桑曾无数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高超的手法述说人性的自我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xz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