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教学生背诵《逍遥游》 - 草稿

如何教学生背诵《逍遥游》 - 草稿

作者: 一个懒人的记录 | 来源:发表于2022-08-24 08:56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庄子的《逍遥游》。

    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能背过这篇文章,并能在古诗文默写时准确写出?

    死记硬背也可以,但估计很多孩子劳满头大汗背过了,不到两天又忘光了,又得从头开始。

    要真正的背过,还是要理解,理解了文章。背起来也许就容易点。

    可《逍遥游》是出了名的难懂,历来又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各有各的道理,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明白呢?如果讨论到庄子的思想,恐怕学生越听越糊涂,自己也没底气,本来也有很多没明白的地方。

    还是简单点,我的目的只是要学生背过,谈谈自己的理解,只有思路能说通,学生能背过就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第一段很好理解,庄子讲了鲲化为鹏的故事。这一段,学生只要记住一个叫鲲的大鱼,最后变成了大鹏展翅高飞就好了。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嘛。关键在于,庄子为啥要讲这个故事,为啥要创造大鹏这个形象?

    大鹏的特点就是体型大,能力大,志向大。“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的大鹏,其实就代表了一种人,有鸿鹄之志的人,奋发有为,展翅高飞。

    但要成为这种人,就有两个条件,一是没成大鹏之前要在北海里孤独的修炼,不断积蓄力量;二是要抓住机会,“去以六月息者也”,乘着六月的大风翱翔九天。

    “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第二层,野马也,尘埃也。这讲的啥,刚才不是说大鹏吗?怎么突然又说到马了?很多学生到这估计头疼。

    这个有好多解释,一种说法,野马就是春天雾气,它弥漫的样子很像野马奔腾形态,尘埃就是灰尘,它的飞动也是生物气息吹拂的原因。是说不管是大鹏鸟还是小气流,都需要外界条件才能飞动。

    还有一种说法,接着上文大鹏继续讲,说大鹏飞在高空,感受到气息在周围吹拂,像野马奔腾一样,抬头看天,天空是蓝色的,于是大鹏就发出灵魂之问,天空看起来是蓝色,到底是它真正的颜色,还是天空高远看起来是这种颜色呢?大鹏从上往下看也是这样。

    这种说法和前面连起来比较顺畅,都是以大鹏的角度来写,说明即使是翱翔九天的大鹏,也有自己的局限和依赖,一是飞上高空需要六月的大风,而是有些东西仍得不到答案,达不到真正的逍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第三层继续举例,讲万物都要有所依赖。水不深,大船就没办法航行,航母只能在海上开嘛,小草在小水沟就可以飘起来,但你在水沟放条船,船肯定沉了。这就是“置杯焉则胶”。同样,大鹏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就一定要有大风,然后才可以一飞冲天,无可阻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才朝南海飞去。这段还是讲大鹏不能做到完全的逍遥,但已经很厉害了,有志向,有能力,能抓机会。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第四层,讲了两种小动物,蝉和小鸟看到大鹏飞往高空,就无法理解,还嘲笑大鹏,说自己奋力高飞,碰到小树枝就停下来了,有时还飞不到,大鹏傻啦吧唧飞那么高干嘛?这里的蝉和小鸟其实都无法突破自己的局限性,它们的目标不同,就无法理解对方。

    这就到了第五层,你要去一百里外,一天之内吃饱就行了,打个来回肚子还不饿;去一百里外,那就得整夜准备,如果要去一千里外,那就得提前三个月准备了。这其中的道理,两个小家伙是不会懂的。

    大鹏和小鸟是相对的,他们就好比两种不同的人,一种志向远大,一种眼界狭小,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大鹏无法理解小鸟,小鸟也无法理解大鹏,万物由于自己的眼界和环境,都无法做到真正的逍遥。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做大鹏,拓展自己的境界,去努力看九万里的天空,而不只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所以第一段的背诵思路,先是鲲化为鹏,直飞九天,但仍然有所要依赖六月的风,飞上天空仍然有自己的疑惑(天之苍苍),达不到真正的逍遥;然后举生活中水能浮舟的例子,说大鹏也需要先等风,才能飞翔到九天之上;接下来又讲故事,说蝉和小鸟用自己的认知,也无法理解大鹏为何要飞上九天,就像生活中人的目标不同,所付出的努力也就不同。所以万物皆有所待,无法真正逍遥。大鹏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小鸟也无法逍遥,因为自己的眼界和环境,决定了自己的认知。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教学生背诵《逍遥游》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ya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