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7a4f39b9b32afe88.jpg)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18]
。。ISBN: 9787521739626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槟榔这种小小的青色果子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倾倒众生,着重梳理了它在中国两千年来几起几落的流行史,并揭示出其背后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变迁。
青年学者曹雨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人类学视角和社会学调研,再现了槟榔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演变历程——它作为一种热带作物,如何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来,如何传播到南亚,与佛教文化交融,更重要的是,如何从秦末汉初开始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留下印记。鲜为人知的是,槟榔在“瘾品”之外,还有丰富多面的文化内涵:从两汉时期驱除瘴疠的灵药,到魏晋名士高洁情怀的寄托;既是南北朝时常见的佛教供品,也是岭南男女的定情之物;曾在清朝满洲贵族中风行一时,又在当代的劳动人民中复兴。此外,作者亦深入调查了槟榔在当代社会再次流行的缘由与现状,并探讨了今日饱受争议的槟榔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八面玲珑,鲜为人知的多重身份
医家的“洗瘴丹 佛教的供养物 名士高洁情怀的象征 民间的定情物 “法力无边”的瘾品
两千年流行史,远超咖啡和烟草
玄奘、苏轼、嘉庆皇帝都嚼过槟榔
李白、杨万里、李煜的诗词中都写到过槟榔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中也有槟榔出场
关于槟榔的各种冷知识,满足你的好奇心
槟榔在不同地区有哪些不同的食用方式?
嚼槟榔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为何名曲《采槟榔》竟出自不产槟榔的湖南湘潭?
槟榔在现代为何复兴,在饱受质疑之后又将何去何从?
。。作者简介。。
曹雨,广州人,历史学博士,人类学博士后,资深“吃货”,好寻访各地美食,从中发现人类文化与生活的多样和精彩。现就职于暨南大学,专研饮食人类学,尤重食物与移民之关系,著有《中国食辣史》。
。。网评。。
#
一本有趣的闲书,想想开展这样的田野调查,从自然、考古、历史、文化、经济以及政府治理等等角度来讲小小青果,深感作者是有心人有趣人。
#
槟榔进入人类社会的前世今生,勾画出一种食物穿行于历史的步态。
#
真的想不到有2千年的历史,与西方公认的我国历史一样长,我几岁的时侯,走亲戚,当时以这个与瓜子花生烟酒一起接待客人。
#
民间传说往往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传说是没有价值的,相反,一个地方的文化、一地人民之性格,往往与此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有很大关系。历史事实在经过百十年以后,往往很难还原,民间传说却可以代代相传至今,持续地创造出一种地方文化的情境。历史事实是产生民间传说的基础,但民间传说是一种超然于事实之上的文化存在,以湘潭槟榔的民间传说为例,除了反映与槟榔的文化联系以外,它还反映了满汉之间民族冲突的情绪,湘潭人对本地商贸繁荣的自豪感,对儒家传统官员教化作用的推崇,以及对情爱的天然向往等情感。
#
这显示出人们接受未知事物可能有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没有像智能手机、二维码这样的产品,那么大部分人在30岁以后可能就较难去了解一个新鲜事物,并且留下深刻印象了。
引自 第四章 八亿人的沉迷:槟榔在当代的衰与兴
#
这印证了心理学中的一个论点,即情景记忆要比其他类型的记忆容易得多,一旦槟榔这种事物和记忆中的某个情景结合起来,那么相关记忆就比较容易被调起。
引自 第四章 八亿人的沉迷:槟榔在当代的衰与兴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