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集验方》五卷,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庚寅原刻,今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封面书写如下鉴定文字:“洪氏集验方五卷,宋洪遵辑。宋乾道六年姑孰郡斋刻公文纸印本[黄丕烈、顾广圻跋]。二册。”该书卷五末有洪遵题识:“右《集验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与众共之。”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黄丕烈据乾道本抄录付雕。黄氏《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后序》说:“《洪氏集验方》,惟延令季氏书目有之,知宋版外,绝无流传之本。余故从宋版录副,今始付雕。”收于《士礼居丛书》。新中国建立后,此书收于《宋人医方三种》内。
洪遵小传
洪遵(1120~1174年),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卒于南宋淳熙元年。字景严,鄱阳人。父皓,《宋史》卷373有传,附长子洪适、次子洪遵、三子洪迈传。遵幼年好学,寄居僧舍学习词章,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首选,赐进士出身,擢拔秘书省正字。传称“中兴以来,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绍兴二十五年八月(1155年,遵时年三十六)兼权直学士院,复荐为御史,高宗钦命为讲读问答,遵将问答之事荟萃为书,名曰《迩英论注》。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官拜中书舍人殿前裨将。三十年(1160年)正月任吏部侍郎,同年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后官拜资政殿学士。淳熙元年(1174年)提举洞霄宫,同年十一月卒,谥文安。
遵耿直亲民。宋高宗朝,奸相秦桧之子熺居高位,謦咳为人轻重,遵恬然远之,绝不附丽,故多年不得迁升,心情宴如也。乾道六年太平州圩田坏,农民流离无依,遵聚乡民修整圩田。时值隆冬,天寒甚,遵深入筑圩乡民间,载以酒食,亲自犒赏,恩义周致,人忘其劳。
遵于临政之暇,熟读医书,并事治疗。《洪氏集验方》成于其晚岁,集其一生求方所得而精选之。书中时引沈括《良方》、王衮《博济方》、史载之《史载之方》等书,洪遵不仅长于收集江南官员及民间验方,亦博览医书,于中医理论颇有修养。唐宋士大夫从政之暇,多留意医药。清季吴县石韫玉《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序》云:“宋祖宗之朝,君相以爱民为务,官设惠济局,以医药施舍贫人,故士大夫亦多留心方书。如世所传《苏沈良方》,许学士《本事方》之类,盖一时风尚使然。”
版本承传
《洪氏集验方》五卷,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洪氏集验方目录》“一粒金丹”四字下有“北京图书馆藏”篆体方章。此页顶端栏外有椭圆形“宋本”二字印章,其下有“竹坞”二字印章,此章钤于“洪氏集验方目录”之“集验”二字右侧。在“目录”二字下有“玉兰堂”方章一枚,其下有“季振宜印”、“沧苇”两枚方章,在“沧苇”下有“丘室”方章。其左侧分别为“汪氏梅泉印记”及“铁琴铜剑楼”两个长方形图章。则总目录之第一页共有九枚图章印记。累累古今图章钤于首页,可见古今之人何等珍视此书。
该书每页九行。目录之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第七页、第八页为后人抄补,字体与雕板字体有别。宋版全书 “丸”字以“圆”字代之,无一越例者,而抄补目录第一页有“治痢茱连丸”、“神妙六逸丸”两“丸”字,可徵补抄时间在宋后。又以竖行栏线观之,凡补抄页栏线皆纤细,宋版原刻栏线皆粗黑,故黄丕烈《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后叙》云:“其书五卷皆全,无序有目,而目共五页,其第一号、二号、四号,系旧时钞补。兹以乌丝栏细者别之,此用汲古钞补宋版例也。”
《洪氏集验方》卷第一首页有“黄丕烈”印章一枚,“季振宜藏书”印章一枚,“汪文琛印”印章一枚,“丘室”印章一枚,“士锺”印章一枚,其下为“阆源父”印章一枚。汪士锺,字阆源。
该书每行16字或15字。凡方名及叙述此方疗效及治疗范围者,皆16字。凡叙述炮制方法及服用方法者,皆低一格,每行15字。书口鱼尾号下刻“集验方”3字及卷次,其下为页次,更下为刻工“毛用”、“黄宪”姓名。
此书从南宋至清末辗转流传,偶有读者加注文字。如卷一“治痢”2字下墨书 “茱萸丸”3字,“祛疟散”下墨书 “外台秘(要)传出此方,专治疟疾不痊,用水煎服。《本草衍义》内载”。卷三“治喉口热毒至甚”方下,墨书如下文字:“乙卯年春连甲寅冬,老幼皆患此疾,只三四日便死,吴江二十七都特多。余合解毒推黄丸治之。”
宋版书今存绝少,清代藏书家视宋版书珍逾拱璧。黄丕烈(1763~1825年)《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卷二子类《洪氏集验方五卷·宋刻本》条对获此书有详说 。
余素不谙医而喜蓄医书,非真好医书也,好医书之为宋元旧刻者。今兹六月中,有扬州书友来告余云:有宋板《太医集业》四册欲售,余嘱其携来,久而未至,闻已售与他姓,亦不甚惜之。因向来各家书目未载,即旧藏书家亦具不知,或是书未必真宋板。后阅陆其清《佳趣堂书目》,载是书云:“文渊阁藏本,有杨南峰、邹臣虎二跋。”方悔前此不之买,而已弗可追矣。适余友陶琅轩从都中寄此宋板《洪氏集验方》二本至,乃欣然以为聊餍我欲。盖此宋板医书,亦所罕有。见有季氏图书,随检《延令宋板书目》,知即系是书。卷后八行墨迹,季氏云鲜于枢诗跋,谅必有本而云然。“百世行之”以下,定有脱文。想沧苇收藏时,未必遗失,故知之详也。至于板刻年月,载之甚详,宋刻固无疑义。而余旧藏《伤寒要旨》,与此同出一手,黄宪、毛用刻工姓名可考而证。刊刻之地同是姑孰,刊刻之时,同是乾道,惟辛卯差后一年尔。二书之分,不知几时,二书之合,又在一地,岂非奇之又奇耶?余言详彼书跋中。兹特志得书之由,并志余所以考证是书者如此。甲子十一月荛翁黄丕烈识。
黄丕烈所云“余旧藏《伤寒要旨》,与此同出一手,黄宪、毛用刻工姓名可考而证”,又云“二书之分,不知几时,二书之合,又在一地,岂非奇之又奇。余言详彼书跋中”,考《荛圃藏书题识》卷四子类《伤寒要旨二卷·宋本》条论述,可与《洪氏集验方》互证。
此书为乾道辛卯刻于姑孰郡斋,其为宋板固无疑义,而卷中惟避“丸”作“圆”,外此若“惊”、若“玄”,未有避者,宜外人之疑为明刊也。顷五柳主人从都中寄余宋版《洪氏集验方》,余开卷见其行款字样与此相类,阅后刻之“姑孰”及“乾道庚寅”云云,知一时刊刻,故板式相同。迨出此相证,见每页记刻工姓名有黄宪、毛用等人,乃知二书同出二工之手。“庚”、“辛”两年(按谓庚寅与辛卯两年)先后付雕也。然二书显晦有同有不同者。此书载诸《直斋书录解题》,而《洪氏集验方》不载,《洪氏集验方》载诸《延令季氏宋板书目》,而此书不传,岂非显晦各异耶?兹何幸余之并藏两书耶?
观黄丕烈题跋,知《洪氏集验方》与《伤寒要旨药方》皆为南宋乾道刻本,刻工皆为黄宪、毛用,刻书之地皆为姑孰,二书同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此真乃书林趣事也。《洪氏集验方》之流传颠末虽不可详知,但其轮廓尚可考其大略。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三载:“《集验方》一卷。鄱阳洪氏。”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人。《宋史》无传。生卒年不详。1987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直斋书录解题》,书末附录一《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九》转录郑元庆考证,略谓振孙嘉定四年(1211年)为溧阳教授,宝庆三年(1227年)充兴化军通判,端平三年(1236年)三月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嘉熙元年(1237年)改知嘉兴府,举行药万户,淳祜九年(1249年),以□(原阙)部侍郎致仕,未几卒。后二十余年南宋亡。陈振孙为南宋晚期人,所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洪氏集验方》,足证此书南宋末犹存。
元代诗人鲜于枢曾亲读《洪氏集验方》。鲜于枢写有《洪氏集验方》诗跋,云:“贤人留意济斯民,学仕之馀未舍勤。犹访医方治疾病,岂因富贵堕心身。乃知后世家风远,想见当年德业新。愧我长贫仍懒惰,不能望见属车尘。 洪公当宋盛时,为侍从官,兄为宰相,其富贵为何如也?而恳恳不忘救民之事,著成方书,百世行之。”鲜于枢,生于南宋末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卒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宋末元初人,他亲眼目睹《洪氏集验方》,对洪遵身为高官而不忘医事,深表敬佩。据清乾嘉时期学者黄丕烈《洪氏集验方·跋》云:“‘百世行之’以下,定有脱文。”阙文对洪遵事迹或有详说。
《宋史·艺文志》载:“洪氏集验方五卷。”注云:“不知名。”《宋史》始撰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成于至正五年(1345年),是证此书元末犹存。
明末清初季振宜《延令宋版书目》载:“《洪氏集验方》五卷,二册。鲜于枢诗跋。”振宜字诜兮,号沧苇,生于明末崇祯三年(1630年),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北京国家图书馆《洪氏集验方·目录》签有“季振宜印”、“沧苇”二枚篆字小型方章,是以季振宜所阅者即鲜于枢题以诗跋之书。
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黄丕烈接到友人陶琅轩从北京寄至的《洪氏集验方》二本五卷,书中有鲜于枢诗跋、季振宜章,核以季振宜《延令宋版书目》,确认乃宋版书,便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雕版印刷,收于《仕礼居丛书》,《洪氏集验方》乃稍流行,清代流传之《洪氏集验方》,皆从黄本出,为清代多家书目著录。
清·邵懿辰(1810~1861年)《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载:“宋洪遵撰辑。嘉庆己卯黄氏士礼居得季振宜沧苇所藏宋本重刻,《郘亭知见书目》同。”《郘亭知见书目》为《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简称,清贵州独山莫友芝(1811~1871年)撰,亦著录《洪氏集验方》。丁丙(1832~1899年),钱塘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所著《八千卷楼书目》卷十著录云:“《洪氏集验方》五卷,宋洪遵撰。士礼居影宋刊本。”光绪元年(1875年)汪丹书据士礼居本翻刻之,于书末镌刻云:“士礼居黄氏仿宋本,湘皖同人集资校勘于杉直櫰清之馆。光绪乙亥五月旌德汪丹书镌。”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蜚英馆石印发行。
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刊刻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卷十四著录该书云:“洪氏集验方五卷,宋刊本。不题名。后有跋云:右《集验方》五卷,皆余平生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与众共之。乾道庚寅十二月十日番阳洪遵书。每半页九行,行十六字。丸字避讳俱作圆。后有鲜于枢题诗云:贤人留意济斯民,学仕之馀未舍勤,犹访医方治疾病,岂因富贵堕心身。乃知后世家风远,想见当年德业新。愧我长贫仍懒惰,不能望见属车尘。其书以淳熙七、八两年官用纸背所印,中钤官印,惜不可识。后有黄荛圃、顾涧宾跋。卷首有玉兰堂、竹坞、季振宜、沧苇诸朱记。”
1915年上海石竹山房影印士礼居本。1922年博古斋据士礼居本影印。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统计,南宋乾道六年姑孰郡斋原刻本现存一部,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士礼居翻宋本近30家图书馆有藏。
黄丕烈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年)将宋乾道本刊印,收入《士礼居丛书》,前载吴县石韫玉《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序》。石韫玉(1756~1837年,乾隆二十一年~道光十七年)序对了解此书刊行意义颇有裨益。全文如下。
此《集验方》五卷,南宋洪文安所手辑。文安名遵,字景严,皓之仲子,以博学鸿词中选起家,为秘书省正字。孝宗朝官至资政殿学士。方遵登制科时,高宗因皓远使,推恩即命遵入馆,词科中选即入馆,盖自遵始,非故事也。宋祖宗之朝,君相以爱民为务,官设惠民局,以医药施舍贫人,故士大夫亦多留心方书。如世所传《苏沈良方》、许学士《本事方》之类,盖一时风尚使然。夫古人立方,各有深意,今世庸医,不知其理,妄行增损,遂有学医人费之诮。忆孙渊如先生有言,今世外科,每奏奇效,而内科不能者,外科用古方,而内科不用古方之故也。余往日刻新安程氏《易简方论》一书,亦欲世人稍知古方本义。今复翁此书之刻,殆与余有同心也夫。吴县石韫玉序。
黄丕烈士礼居刻本为《洪氏集验方》流行奠定坚实基础。但目前士礼居本亦已难见,而南宋乾道原刻本乃书林奇珍,尤为难得一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