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宜远观不宜近看”,“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最好办法是把他当成别人的孩子。”这些说法都特别好,核心意思是要管,但不能管太多,不过如何具体操作呢?确实不容易把握度。我来简单说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再次端正态度:抓大放小的观点之所以很好,是因为它基于家长不是万能和完美的这一真实情况。
事无巨细的管理孩子,面临的第一个麻烦是会在细节方面管错。随着年龄增长,知识老化,可能很多方面我们都不再能够做孩子的老师,甚至反过来要跟人家学。这种情况下勉强为之,自己精疲力尽,还会频频出错招人轻视。
另方面,如果我们想做个各方面都能管得了也管得对的家长,则会无限加大个人投入。这样可能会无意出提高对子女的期待,同时也会因为身体心理高度付出,造成情绪波动,破坏更重要的亲子关系,使随后的教导都无法进行。
第二,所谓“大”“小”,每个家尺度不一样,但一定要有“抓”有“放”。
如何把握度?这个常见问题很难回答,原因在于太个性化。A家里成绩无所谓,但对大人说话要很有礼貌,那么孩子的语言礼仪可能就是大,而成绩多少就是小;B家庭认为学习好才能顺利地踏向社会,所以学习努力程度就是大,而做家务就是小。
我们注意到,每个家庭的具体内容不同,这样就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同时,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有管得严的也有管得松的,这样一张一弛,孩子才可能真地去执行。否则,都管得很紧,孩子可能完全叛逆;都太随意,又可能养出废人。
还要提醒一点,在某个大的方面里,仍然有松紧不同。比如,学习很重要,这是要管紧的,学习内容呢,可能成绩是相对松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更看重。这中间是一层套一层的关系,既有差异又有系统。
第三,家长的弹性与成长。
前两天听到一位家长的总结“每次和孩子发生矛盾时,都是他长大了。”很有水平哦!抓大放小的事儿也是这样,家长们要能跟随孩子的年龄,能力,心智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开阔视野,调整家庭教育中的尺度,才能真地在家里实现这一正确原则。
从哲学角度看,一切并不复杂,做的过程要复杂得多。如果遇到困难,欢迎在评论栏里留言,我专门为您写篇文章答疑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