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心理援助的新闻和文章,很有触动。在疫情面前人人平等,病毒不会因为您的个人身份,身价多少会有所偏颇。
在面对疫情从普通人,例如本人每天关注新闻,每天关注有多少个确诊病例,有多少个疑似病例,有多少因为这个病毒离世。慢慢看多就会产生 焦虑情绪,害怕自己和家人会生病;一听到家人有个打个喷嚏都会紧张的问:有没有发烧?家里又没有药。还有,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不外出,不聚餐。在这个新年和过去的新年相对,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尤其是那些原本计划好去探亲访友甚至外出旅游放松的朋友们,他们不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除此以外,很多地方出现抢购潮。药店的口罩,酒精,消毒水被抢购一空;还有一些地方出现抢购生活用品,抢购大米肉菜的。焦虑的情绪在不经间相互影响着。甚至某地有人担心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怕会传染家人而自杀的。这时,我们能做什么呢?适当的备好消毒防护用品,不要外出,不要聚集;还有就是尽量规律的生活,长时间的黑白颠倒也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的,这是抵抗力是最重要的;主动跟家人交流,说出来,说出自己的担心更要想向家人表达爱;白天闲暇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和孩子画画等;如果已经影响到睡眠,甚至更严重要主动向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在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勇敢说出自己的不安。
在这次疫情旋涡中心的病人则是更恐惧,他们需要被隔离治疗,每天除了医护人员以外不能接触外界的亲人。他们会感到孤独,也会害怕因此失去生命,更有人担心哪怕治好了都会有严重的后遗症。人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胃口受到影响,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何况是在一个隔离的空间。因此心情也会比较暴躁。因此,看到很多心理援助团队赶赴一线。有很多方式进行宣传的,有开展心理热线的,有网上平台的还有直接去到医院的隔离病房的给予精神上的陪伴与鼓励的。
在这次疫情中的一线医护人员也是免不了收到影响。首先,他们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着高强度的工作;其次他们每天与患者接触,被传染的风险要高好几倍。接着,他们要面对焦虑不安的病人和非理性的家属。甚至这样的案例,病人家属因为患者不治身亡而动手打医生和护士导致他们出现职业暴露。 在繁重的工作下他们看着鲜活的生命流逝,会出现无能为力的感觉;平日由于工作职业性与专业性病人和家属难免会产生误解,这时候他们更需要心理支援,他们不是钢铁巨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在尽力后,大家需要理性看待医护人员的努力。有句话叫:你们没看到的事,不代表我什么也没做过。我们要肯定医护人员的付出,同时澄清彼此间的误会。没人是孤独的,总会有人在身边。勇士们不要在意那么多,有心理援助的需求不是说您们有问题,而说表明您们在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