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修炼的过程。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而孩子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下面六种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是不能接受地。
一、居高临下。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 总表现 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 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 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 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 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
二、 求全责备 。
孩子毕竟还还小,当孩子做事没达到父母的要求时 ,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
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 “你还差得远呢”, 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 频频夸奖 。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 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 过多限制 。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 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 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 关心过头。
“你今天在楼下和谁玩了?”、 “ 日记上记了些什么?”……父母对孩子的任何事都要都问个明白。
要知道过度关心, 只会让孩子反感, 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受到父母的干扰, 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引起孩子的 逆反心理。
六 、全 盘否 定 。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有些父母常容易 犯 的错是批评的太过。 诸 如“你总是撒谎” ,“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 这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话。引起孩子的反感, 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甚至产 生“ 破 罐破摔 ” 的思想 情 绪 。
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态度,避免我们的言行举止伤了孩子,导致孩子逆反,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