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做运营整整三个月了,从公众号阅读量不足200到破2000千(股权激励管理平台,专业针对性较强),从对运营一无所知到掌握基本的运营技巧,在成长过程中学到很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个月的运营之路的所思所得以及学到的有用知识,写出来以供交流。
什么是运营?
任何一项业务,包含三个要素:“用户、产品、运营。”而运营就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和维护好关系,使用一系列方法,使得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最大化。
随着产品的同质化和服务体验的趋同。决定多个功能和体验相近的产品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系列系统化、流程化、成熟的运营促成的。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就是你通过一系列琐碎的、复杂的运营而使一款产品闪耀发光,被众人所知,被看到和使用。随着产品的推陈出新,在未来社会,运营将会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职业。
作为一个孔雀型人格的人,运营的所获得的细微成就极大的满足了我,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感,被需要的人,在促使产品闪耀的瞬间,同时觉得自己闪闪发光,那瞬间成为人生的高光时刻。我将会一直在这行深耕细作,成为一个领域专才。并随时记下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成为运营路上升级打怪的见证。
01、平台的筛选和调整
在产品初始运营阶段,还没办法做到精细化运营,所以尽量多试。像今日头条、百家号、大鱼号、搜狐号、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大风号、企鹅号、知乎问答、悟空问答、百度知道........在运营初级阶段,你没法知道哪个平台能带来最大的有效流量,哪个平台转化率最高,先遍布撒网,增加曝光率。做了一段时间后,大概能筛选效果最好的2-3个平台,集中精力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02、运营是一个大杂烩,需要建立系统思维
⒈ 数据分析思维
做各种平台,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数据化思维。
• 数据思维可以清晰的反应你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比如你策划了一个活动,文案内容—渠道宣传—报名。活动结束后,你发现愿意参加活动的人不是很多。这是你就要分析是哪一部分没有做好。到底是活动标题不够醒目,还是活动内容文案没有戳到受众的痛处,还是渠道宣传做的不到位.......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原因。
• 如果要实现某个KPI,数据可以帮助你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
比如给你指定的在3个月内粉丝增长3000个,那你得先分析一下,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增粉:线上活动、线下活动、优质文章、大号转载。线上做裂变海报,三个月两场,大概可以涨粉400左右,线下活动参加3场(保守估计,大概每场50人新增关注)......
•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加深你对用户的了解。
像今日头条会根据标题、阅读量、推荐量、点赞、转发、收藏.....导出一个Excel,你可以根据每项数据分析出原因,做出下一步的调整。
下面是我在今日头条上发的文章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用户偏好是什么,年龄层是什么阶段,大概是什么职业,以便进行后续的规划。
• 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促使你不断成功的信息。
比如通过数据发现,凡事来注册产品使用产品的用户,70%都是因为看了某篇文章才跑过来的,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篇文章放到更多的平台,或者放在新用户注册访问过程中的某个必经节点上,用来刺激更多的新用户。
比如我们策划了一个课程活动,通过比较报名较高的前六堂课,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共性:都是某一个品类的课程、主讲老师都是XX,文案模板都是按照某个模板来写的,用户在报名这些课程之前都因为看了某篇文章来的。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就能知道接下来应该增加哪些课程的曝光率,文案怎么写,把哪篇文章放在首页作为引导。
如果说运营是一场旷日持久、难以攻克的战役,那数据分析就是让其瓦解的第一步。
2. 流程化思维
做运营是需要强大逻辑性的一项工作,通常在分析一项决定,或做一个线下活动时,都有其共通的地方。目的—过程—结果、问题—原因—解决办法,这样一个框架来整理思路。
比如你需要围绕课程做一个运营,其整个流程大体上是:
推广渠道—专题页—课程页—报名—上课。根据这个流程,我们可以推断整个专题出问题究竟在哪里。
下面是某个线上课程的报名情况,可以根据数据情况分析出一些问题。
• 专题页的整体UV很低
累计1000出头的UV对于一个专题来说较低,具体原因可能包括:
⑴专题上线时间太匆忙, 课程开始8/3号,专题7/31号才上线。⑵可能渠道铺设不够,导致整体UV偏低。
• 专题浏览用户转化成单堂课程的效率较低
专题页跳出率超过40%,专题UV转化成课程UV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
• 从单堂课程的层面来看,课程1对用户的吸引力是最弱的(曝光时间超过20天,报名和课程访问量都很少)。课程4的总UV和PV都很高,但是报名少,可以在课程详情和定价方面进行优化。课程6报名转化还不错,但整体在站内得到曝光的机会比较少。
通过流程化思维,我们大致分析整个专题的运营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课程报名人数大致和这几个因素有关:网站流量、专题转化到课程的量、人均报名课程数。
网站流量:根据网站流量调整渠道。
专题转化到课程量:目前网站整体UV/课程报名人数的转化率为2%,可以从站内课程曝光引导、优化课程详情页等布局和课程文案、优化课程报名流程和体验等角度做调整。
人均报名课程数:次课程的平均用户报名课程数量为2堂,专题每个月会同时开出25堂课,且这25堂课都是彼此关联的。通过课程打包、相关课程推荐、站内消息告知、一次性报名课程赠送绝密资料等系列运营手段,将人均报名课程数提升5倍左右。
3. 活动运营
推广一个活动需要考虑哪些点?
1、对于这个活动,我主要需要用来打动用户的点是什么?
2、如何通过活动文案来说服用户相信我要传递给他的点?通过何种形式?(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何种逻辑?(讲故事?讲道理?)
3、我需要以一个什么样的标题来刺激更多用户打开并阅读?
4、课程的报名是否流畅?是否存在会导致用户流失的不良体验?
5、我可能需要通过哪些渠道完成对这堂课的推广?
活动运营的流程基本是以下五步。
第一步:活动宣传。在这一步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活动文案传播度和转化率,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打磨出一篇传播度广的宣传文案。
第二步:活动报名。围绕拉新,可以把活动的参与机会变得更稀缺一点,让用户先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转发),才能获得活动参与资格。
第三步:等待活动开始。跟用户做互动,比如做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电子邀请函,可以促进进一步转发的可能。
第四步:活动开始。将现场活动发到朋友圈,看谁点赞多,可以获得一个奖品。
第五步:活动结束。复盘,分析总结。
03、内容运营
这里提到的内容运营和单纯的文案不能划等号,文案只是内容运营的一部分。
• 内容定位
为你的内容做好定位和调性,一旦这个调性被成功树立起来,你就可以在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形成一个认知和定位。
要让用户能识别你,使得你所做的内容调性和别人显著不同和差异所在。
• 好的内容都是有自己的主线。文章若是论述性或观点性,就看论点或论据是否清晰,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 在一篇内容中,逻辑较为复杂或需要传递某种特别感觉的部分,需要用图表或图文的方式来表现。
• 好的内容一定是易读的,但凡想要抛出一个生僻概念或结论希望获得用户认可时,一定要通过大量事实型描述做好铺垫。
写出一篇传播率极高的文章大概有四个步骤:
选题策划—资料收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
很多时候,选题和策划做得好不好,可能就已经决定60%打开率。好的选题加标题,就成功了一半。
很多人在具体生产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没灵感、写不出来、写不顺畅,导致内容生产很难保证按期完成。我有两个小方法:
①学会收集灵感,在阅读、对话、独自思考、经历某事过后,及时把感想记录下来。
②先明确内容框架,再逐次填充细节。一般我的行文风格分两种:故事型,议论文型。议论文类,你可以先把相应内容的逻辑框架搭建出来(运用思维导图),然后再用添枝加叶。这种先搭好框架的,再填充内容的好处在于:无须每次花时间想怎么写。
上面这是大体上关于怎么写,还有具体细节上转化型文案可以参考《爆款文案》。
一般转化型文案可以参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这个有什么特色;产品适合谁用,不适合谁用;活动的时间、价格、优惠;其他人对产品的评价。
04、对未来的思考
运营是一个入门极其容易,但做的卓越极其困难的事情。看网上做运营的人说:“我干了两三年运营,现在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什么前途,自身的成长也很慢,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我看到这里,顿感压力剧增。这也是很多初级小白(包括我)担心的点,担心自己在这个行业白白干了两三年,却没有掌握精湛的技能。从小白到大师的运营之路,确实任重道远。但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踏实做好脚下。
一个高级运营和初级运营有什么不同?
高级运营知道满足什么条件会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欢,也知道主要抓住哪些点能迅速调动用户的参与和积极性,更知道如何让产品价值和运营产生直接关联。
运营升级打怪的5步:
• 小白(刚入行)
主要障碍:对新事物不敏感,不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执行力和行动力较差,逻辑分析能力较差。
解决提升:多学习接触新事物,比如试着用1-2周时间去学习一门自己之前从没有概念的知识并试着加以应用;多发文多思考,试着想清楚这里面的逻辑;通过一切方法磨炼自己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如写完3000字,看完5本书。)
• 入门型(成长型运营)
判断标准:对于某项需要专业技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活动运营)已经具备了能力独立完成,对行业、业务、用户概念从无到有,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有显著提升。
障碍:逆商,对业务、用户从理解,对某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积累。
提升:多受虐,保持乐观心态;多接触用户,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用户;积累专业知识,磨炼专业技能。
• 骨干型运营
判断标准:对业务有更深理解,可以顺畅的与其他部门及产品对话,开始可以思考一些策略层面的事情。在某项技能上已经可以专精,执行力强大,有能力对关键指标负责,可以带领团队完成产出。
障碍:领导力,策略层面的思考能力,管理能力。
提升:不局限自己的工作,多体验多分析相似甚至不同类型的产品,多接触不同类型的用户;找到自己的特长点,比如你的文案转化率是别人的3-5倍。
• 专家型
判断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和产品理解深刻,把更多精力放在策略制定、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和业务串联整合上。
障碍:能否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管理能力,领导力。
提升:多和行业牛人高手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试着分解和分析成功的业务流程和体系;从业务精英到领导者的转变。
05、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一句话,叫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被张居正称赞为“万世之名训”。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实践行事是第一位的,如果之后还有余力,才去学习文献知识。
我们学习方法或者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学,如果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说明你没有悟透。
从理论到实践这一步怎么跨越呢?
第一是专,宁可在一个技巧上或内容上重复10遍以上,也不要用同样的时间去尝试10个技巧。比如你想学文案,就去看顶级文案书籍,一本就够了。吃透这一本,不断地读,直到你能领悟书里的话,下意识去指导实践,刻意联系。
多看书和他人经验,首先习得理论和方法论,然后自己去琢磨指导实践,刻意的有训练的去应用这些理论和技能。
一直相信好的运营是能够驱动产品的,长远来看运营和产品是互相扶持的,好的运营不是打杂,也不是重复性的做一件事,而是不断复盘,不断总结,进行数据分析和调整,优化,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一路升级打怪中收获良多并得到乐趣。
以上是来自一个运营小白的思考和学习,可以互相交流和探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