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dabef11a19e800a3.jpg)
转瞬间,又到了跨年时刻,空气中开始飘荡着节日的气息,商铺里纷纷摆出装饰好的圣诞树,准备为年底销售业绩冲刺。
再过几天,2018即将成为过去式,2019珊珊到来。不出意外,朋友圈会被满怀期望的<你好,2019>刷屏,附带着对新年的憧憬和崭新的开始。
然而,生活篇章向来是延续着的书写,未来一定是以过去为基石,一层层叠起,终究筑起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物。
新年伊始,也是许下愿望和树立目标的好时机,于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应时而生。
不过先努力回想一下今年的目标,有些是否已不记得,有些还在原地打转。当初立下时可谓信心满满,不怕实现不了,就怕想不到。
可惜计划和执行是两码事,加上拖延症的干扰,那些目标一直只盘旋在脑海之中,难以落地。
当年胡适留学日记的段子讲述的也是这方面。
胡适留学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可以看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与拖延症抗争,这并非易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4424d0c131ccc827.jpg)
作为上班族,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工作,领工资养家糊口,另一方面,光阴荏苒,我们能工作的时间在一天天减少,我们的压力也逐渐变大。
职场的新老交替不可避免,过程也是悄无声息。从何时开始,突然发现身边开始有了比自己年经十岁的同事,不禁想想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是新人也不是领导,顶多是富有经验的老同事。
当然,有十年工作经验和把一个经验用了十年是两码事。
如果是后者,一天天耗下去,平淡无奇的生活不会再有什么起色,碌碌无为,一眼就能看到职业生涯的尽头,也不排除提前被公司裁掉。
油腻中年人不过如此,得过且过,只会伸手,怕麻烦怕折腾,能不揽事就不揽事,遇事先撇清自己责任,不爱学习新鲜事物,思维变得迟钝,抗拒改变,只会随大流抱大腿。
就怕自己懒,还说平凡可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311d84efada53880.jpg)
这或许是多数人的职场写照,不过,如果你不想这样普普通通,浑浑噩噩过一生,下面的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 01 多关注自我提升,少关注新闻八卦
看看花边新闻,聊聊八卦,的确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但花大部分时间就得不偿失了。娱乐明星的日常动态,感情纠纷,对我们实际生活毫无关联(除非你是圈内人士)。不管我们关不关注,他们还是赚着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过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优质生活。
看多了明星的奢侈生活,加上人性的懒惰,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矛盾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做,却什么都想要。
成天浏览买不起的豪宅,带不起的名表,开不起的豪车和泡不起的美女,想着自己哪天发达了会怎样怎样,显然就是白日梦。
与其沉浸在这种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中,不妨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审视自己,培养自己,投资自己,这才是正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4667642e8a75bbef.jpg)
| 02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寻求多元化发展
自我提升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比如工作之余,对摄影感兴趣,对画画感兴趣,或对烘焙感兴趣。所有的这些兴趣点,都可以成为技能树上发芽生长的新起始点。
只要坚持下去,等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些技能能给人生提供多种选择,人生不再是一条赛道,也更能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在这社会上立足发展。
因为无论你在工作中感觉自己多么重要,当你走出公司门,离开了平台,脱离了资源,有可能什么都不是。
现代社会里能脱颖而出的,是多元化的个体,上一代人所向往的铁饭碗,稳定工作,正在被逐渐淡化,没有一个行业能经久不衰,没有一个企业能保证不裁员,况且万一站错队伍,你再刻苦耐劳勤勤恳恳,也有可能被挤出去。
唯有自己变的足够多元化,能给自己创造多个选择,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中遭遇的各种惊喜。真正的铁饭碗,是自己拥有的核心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44f3a66714981e49.jpg)
| 03 有效的时间管理
或许有人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没时间啊,结束白天的高压工作,下班回到家天色已晚,第二天还得早起上班。如果家里有娃,更挤不出时间学习。
确实,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除去上班时间,路上时间,睡眠时间,貌似没有多少剩余时间。
其实这里涉及到了时间管理的问题。关于时间管理,知乎上有几个获得高赞的回答。我挑了几个部分整理了一下,如下。
关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如果说时间的利用,不得不提起碎片化时间,比如等待时间(等车,等人),交通时间(开车,坐公交,坐地铁),等等。
每个人都不想浪费碎片化时间,都想好好利用起来做些事情。不过有一点,碎片化时间并不适合系统的学习。系统学习需要花一定时间进入状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固话印象,回顾总结,操作实践,二次理解等这些过程。
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零碎时间内,我们可能刚刚进入状态,时间就到了,被别的事情所打扰,也就基本什么也没做,时间也浪费了。比如在等车的时候学习<货币金融学>,除了装X用,没什么实际用处。
那碎片化时间能用来做什么?碎片化时间内适合做简单,耗时短的事情,比方说学单词,安排一天的工作,信息的查询等等。这些事情能做为一个小的整体,短时间内相对容易做到,做完就告一段落,结束了。
而更加有质量有深度的学习,需要一个整块时间,比如每天早晨或晚上抽出2个小时,定为学习时间。每天一到这个时间,雷打不动,坐在书桌前开始进入状态,进而进行学习。
详细的计划表
几年前,清华特奖学霸的计划表在网上广为流传。她把一天24小时分成了13块,每个时间块一到两个小时,都对应着明确的任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b23259bfdb2ec034.jpg)
很多人表示深以为然,便纷纷开始效仿。满怀激情,信心满满地开始做学习计划,细致到每个时间点要做什么,完成什么,然而真正开始执行了以后,发现行不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人们也无法精确预算出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时间,一旦某个任务没有及时完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陆续影响后面的计划,最终整个计划表以失败而告终。
霍夫施塔特定律(Hofstadter Law)表明,我们在一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我们在预期中已经考虑了霍夫施塔特定律
后来本人澄清,那不是计划表,是事后的记录表。这应该是科学的方法,未来的计划不需要那么的详细,而事后的总结可以做得细致,总结后再指导计划,形成良性循环。
再一个,好多人认为一旦排上计划,自己会严格按照此规划行动。但或许忘了这有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状态要一直平稳得好。
事实呢,人的状态会有起伏,状态好的时候会专注,投入,事半功倍,状态不好时,会困,会饿,会懒,会烦,没有心思做事情。所以只是为了完成详细的计划表,即使没有状态也硬着头皮做,这将是最没有效率的事情。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精力
有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畅销书叫<精力管理>,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把时间管理提升为精力管理。
作者认为,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想要在高压紧张的工作中达到全情投入的状态,与其管理时间,不如管理精力,这才是高效做事的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3b76f78163434b51.jpg)
书中讲到,一个人的精力由四个维度构成: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全情投入的工作,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并且达到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
1 体能精力
对于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来说,体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脑力劳动者,体能同样不可忽视,紧张的脑部活动消耗着巨大的能量,想要持续地高效工作,必须有充沛的体能做支撑。拖着病怏怏软绵绵的身体工作,不到一会就精疲力尽。这就是为什么越忙的人越要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
2 情感精力
这里的情感精力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情绪。我们有正面情绪,比如愉悦,挑战,冒险。也有负面情绪,比如恐惧,沮丧,愤怒。我们需要多调动和增加积极的正面情绪,尽量避免负面情绪。
作者认为,人的情感精力犹如肌肉,如果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很快就感到疲劳。如果能按照一定模式训练,每次让情感精力超出额定范围一点点,之后马上休息,可使我们的情感精力像经常锻炼的肌肉一样,越来越强壮。
定期锻炼,快速恢复,这是提高情感精力的关键。
关于如何锻炼,我们每天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快速消耗着自己的情感,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都会给情感带来越来越多的考验。所以我们不用担心锻炼的问题,要把重心放在如何快速恢复上。书中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个是结交朋友
著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曾经做个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一大诀窍是至少交到一个说的来的朋友。
工作中遇到一些烂人烂事,憋着一肚子话又无处可说时,找个合适的时间跟朋友聊一聊,吐吐槽,也许心情会轻快许多,快速恢复情感精力。
第二个是深度交流
我们每天跟家人,同事呆在一起,说很多话,但这并不代表会跟他们进行深度交流,大部分谈话内容或许只停留在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表面上。
这种貌合神离的状态只能维持互相之间很脆弱的关系,我们也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精力。
找个机会跟家人,跟朋友试着进行一些深入的交谈,一起参加有趣的活动,互相交流和探讨内心的想法。这种深入的交流,不仅让关系越来越稳固,我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愉悦。
第三个是享受生活
即使我们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不要忘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试着刻意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和精力,学会”一心多用“,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唱歌也好,读书也好,运动也好,享受其过程中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这些正面情绪会迅速充满你的情感精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2cc89614b55c637c.jpg)
3 思维精力
思维精力是指脑力层面的精力,它关系到我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如果缺乏思维精力,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固化,眼光狭义,辛苦了半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只能说一句 “我能做的都做了,结果这样我也没办法”。
充沛的思维精力能让你的思维足够发散,足够有创造性,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think out of the box。
那如何提高思维精力呢,之前提到的体能精力和情感精力会影响思维精力,除此之外,书中提供了三种提高思维精力的方法。
第一个是学会在放松中思考
作者曾经问过很多客户,闪现过最佳灵感是什么时候,答案有很多,有散步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听音乐的时候等等,但没有一个是在工作的时候。
尤其在充满创造性的工作中,放松中思考远比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状态有成效。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企业,特别是注重创造力的企业,都会配备些让员工随时放松的设施(按摩椅,休息室等)和宽松柔和的工作环境。
第二个是适度锻炼
这不必多说,适度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加体能精力,也会增加思维精力。据日本的一个科学研究,让一群年轻人每周慢跑两到三次,四个月后测试,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比原来高出了25%。如果停止锻炼,效果就消失,各项水平慢慢回到初始水准。
我们的思维精力和身体状态密不可分,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可同时增加体能精力和思维精力,一举两得。
第三个是做好事情排序
我们在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到一堆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中,新邮件收到提醒不断闪烁着,看似着急的事情一个接一个,这无疑增加我们的紧迫感。
我们的思维精力会不断地被处理这种事情消耗着,等到忙完一天,已没有思维精力做深入思考,自我反省,长期规划等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别累了一天也不知道自己在累什么。
所以,学会分辨出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专门留出时间来深入思考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这会让我们更加镇定和专注地工作,让我们思维更加自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d43c3ea422e8fdbf.jpg)
4 意志精力
意志精力是精神层面地精力,它是我们做事情的动力来源,也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喜好,奉献,道德,自律,都是我们意志精力的主要来源。
按照书中的观点,想要丰富意志精力,必须在两件事情上找到平衡,一个是为他人奉献,另外一个是照顾好自己。
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关注奉献,最终难免牺牲自己太多而苦恼,如果仅仅关注照顾自己,又会变成只知道为自己生存的动物。找到平衡两者之间的平衡,便能保持丰富的意志精力。
意志精力的提升,最好的方法是从人类的精神中吸取资源,比如读一本好书,听一场精彩的演讲,让伟大的人去指引你,让自己内心更有价值观和使命感。
除此之外,更多的去关注他人也是提升意志精力的一种方法。当我们更加留意他人的需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就会更有动力坚持并发生改变。
比如,当我们觉得撑不下去,要放弃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家人、朋友,想一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会给他们带来更美好的东西,有了这种使命感,也就多了一股坚持下去的勇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98509/8b857642d0feaeef.jpg)
时间从不停留,也从不偏爱谁。无情的岁月只会往前赶,落下一个个昨天,所剩的时间也一天一年的减少。
万事开头难,无论何时开始,都不为时已晚,今天做了什么,明天不一定实现什么,但今天不做什么,明天一定是实现不了什么。
一天很长,一年很短。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xinrenak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