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转载
别让“目的颤抖”毁了你

别让“目的颤抖”毁了你

作者: 第五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09:05 被阅读0次

摘  文/马志国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人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事先激发他们不同强度的目的性,比如设置价值不同的奖品。

结果发现,目的性越强,越全神贯注地努力,手越颤抖得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

由于手的颤抖是目的性过强造成的,所以,心理学家就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目的颤抖”。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的目的性过强,反而不容易成功,而且超过一定程度,越不容易成功。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目的颤抖。太想写好字,你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你的脚会颤抖!

传说中的神射手后羿,原本百发百中的功夫,却在夏王面前表演射靶心时,失败告终。这是因为他太在乎那个黄金万两的赏赐,让双手颤抖了。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丝演员瓦伦达原本有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却在最后一次演出中从钢丝上掉下来。这是因为过分在乎这个最后一次的结局,使双脚颤抖了。

第47届世乒赛,世界排名第40位的中国小将邱贻可,在先丢两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4局,以4比2将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国名将波尔淘汰出局。

波尔为何败在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手里?究其原因,也是因为“目的颤抖”。

为什么会出现目的颤抖?

《庄子·达生》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颜渊问孔子说:“有一次我经过一个深渊渡口,摆渡人撑船的技巧实在神妙。我问他撑船可以学习吗?摆渡人说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撑船,假如是善于潜水的人,即使没看见过船也会熟练地撑船。

我问其中的原因,他却不告诉我。请问他的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说:“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撑船,这是因为他熟悉水性而处之自然。至于那善于潜水的人没见过船就能熟练地撑船,是因为他视深渊为陆地上的小丘,视船翻为车子倒退一样。

他对出现在眼前的翻船如倒车一样毫不在乎,心里若无其事,怎能不镇定自若呢!用瓦器作为赌注心里非常轻松,用帶钩作为赌注心里就有点害怕,用黄金作为赌注就会心慌意乱。

博弈技巧本是一样的,越到后来顾虑越重,那就是以身外之物为重了。大凡对身外之物看得过重的人,其内心就会笨拙。”

这最后几句的原文是:“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这个“外重者内拙”也许是对目的颤抖根本原因的最好解释。

现代心理学进一步解释说,出现目的颤抖是因为目的性越强,就越害怕达不到目的,就越害怕失败的结果。

越是害怕失败的结果,大脑中反而越容易出现失败的图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把球打进水里”,这时,他的大脑里偏偏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

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神经系统,使事情不是像他希望的那样发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结果呢,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由此看来,目的颤抖虽然表现不一,可说到底,不论是手颤抖,还是脚颤抖,都是心在颤抖,都是因为心量太小,对眼前的名利太在乎了,太看重了,乱了方寸。

其结果,渴盼消磨了自信,恐惧蛀蚀了勇敢,失败吞噬了成功。追寻成功的路上,不知道多少人就是这样毁在目的颤抖面前。

那么,我们该怎样战胜目的颤抖?

从下面很平常的故事里,我们也许会找到答案。

他是小镇上最早开肉摊的,多年经营,练出一手过硬的砍肉本领。不管你要买多少,他一刀下去,保准丝毫不差。因此,他有了“神一刀”的美名,他的肉摊也声名远扬,生意自然红火。

那天,一个不服气的包工头来了,把3000元钱拍到桌子上,说要3.3斤带骨的,6.6斤全瘦的,9.9斤肥瘦两来的,如果一两不差这钱就全归肉摊老板。

他转过身去,一遍又一遍地磨刀,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好久,他抬头瞅瞅包工头:“这三份肉我给你砍了,你按斤按两付钱,额外的我一分不收。”

只见他说话间手起刀落,三份肉很快就割好了,上秤一称,果真份份丝毫不差,围观的人赞不绝口。

有人问他:一只猪也卖不上3000元,你咋不收下那3000元呢?他憨厚地笑了:“见钱眼开,心里就会长草,长草就会心慌,心慌就会手抖。

如果我心里想着那3000元,十有八九会下刀没了准,那就不仅丢了手艺,还叫人家笑话。”

这“神一刀”师傅的手没有颤抖,是因为心没有颤抖,没把那3000元放在心上,也就是没把那个目的放在心上。战胜目的颤抖,就是战胜自己的心。

人生岂能没有目的?目的性,是人的行为所独有的特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这样那样的目的。

由于人的行为有目的性,就能根据预见到的结果来行动。然而,目的本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如果太看重那个目的,如果将目的变成赤裸裸的功名利禄,当作重压背负在身,每前进一步心里总计较着这个“目的”。

那么,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会惊扰我们的心灵,羁绊我们的手脚。如此,我们如何去约见那个成功的自我?

有句话说得好:“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我们应该有人生的理想,有生活的目标,有行动的目的。

在考场上,在赛场上,在职场上,在商场上,在官场上,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名利场上,我们都需要把“目的”看淡一些,多一份感恩少一份计较,多一份勤奋少一份贪求,多一份踏实少一点浮躁。

在做事情的具体过程中,更应该把羁绊心灵的“目的”扔得远远的,让自己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平心静气,气定神闲。如此心境,哪里还有什么目的颤抖!如此人生,岂能不多那么一筹胜算!

相关文章

  • 别让“目的颤抖”毁了你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反而是凭着感觉左...

  • 你的孩子那么容易被毁,干脆就别生

    别让游戏毁了孩子、别让抖音毁了孩子、别让手机毁了孩子、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别让抗生素毁了孩子、别让武侠小说毁了孩子...

  • 别让你盲目的野心毁了你

    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我们正被这个世界中不断出现的新鲜事物所不断冲击着,而不断地所出现的新...

  • 别让情绪毁了你

    别让情绪毁了你 原创: YGK 别让情绪毁了你 蛮喜欢的一句话叫做“真正厉害的人已经戒掉了情绪”确实在这个不进...

  • 别让情绪毁了自己。

    别让情绪毁了自己。

  • 2018-11-04

    别让游戏毁了生活

  • 高配、低配,只要自己相配。

    有人说,别让低配的生活毁了你。 也有人说,别让高配的生活毁了你。 心中不免有所疑问:我们到底应该是要高配还是低配的...

  • 别让无效努力毁了你.epub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别让无效努力毁了你[www.rejoiceblog.com].epub

  • 别让眼高手低毁了你

    别让眼高手低毁了你 文/因为慈悲所以冰清 题目出自高原《别让眼高手低毁了你》,很多人一直想做大事,但其实大事都是由...

  • 目的颤抖

    作为老师,在课堂内外,总是强调目的着学习,奔着成绩而行。结果却背道而驰。究其因果,忘记了只看结果,那过程给了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目的颤抖”毁了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bu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