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3-25

2020-03-25

作者: 黄口小麻雀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22:13 被阅读0次

    2020.3.22

    诗词创作:

    1、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起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南史·沈约传》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八病:

    1、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即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

    格律诗不存在此问题。

    平头

    2、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的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的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

    格律诗不存在此问题。

    上尾

    3、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文镜秘府论》

    蜂腰

    4、鹤膝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

    ——《文镜秘府论》

    鹤膝

    5、大韵:

    “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律、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明犯大韵。”

    格律诗中不从此说。

    大韵

    6、小韵:

    “小韵诗者,除韵以外,更有迭相犯者,名为犯小韵也。”

    格律诗中不从此说。

    小韵

    7、旁纽:

    “旁纽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鱼、元、阮、愿等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旁纽。”

    五言诗两句中,不能有相同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出现。

    如长梁同韵,长字上声为丈,上句首用丈字,下句首用梁字,若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者是。

    旁纽

    8、正纽:

    “正纽诗者,五言诗壬、衽、任、入等字,如此之类,名为犯正纽之病也。”

    五言诗两句中,不能有相同的声母和韵母(声调不同)字出现。

    如溪起憩为一纽,诗云:朝济清溪岸,夕憩五龙泉,溪憩二字同用。

    又家假嫁为一纽,诗云:我本汉家女,来嫁单于庭。家嫁二字同用者是。

    正纽

    凡此八忌,于声律一道剖析毫芒,但制为声调谱则可,不得以此限初学也。

    王渔洋答刘大勤曰:蜂腰鹤膝双声叠韵之类,一时记不能全,须检书乃可条答。

    然则诗家对于八忌,亦不甚注重矣。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

    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诗。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

    因此,即使后人对“永明体”诗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的。


    1、杂诗三首·其三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闻道:听说。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解兵:放下兵器。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淑气:和暖的天气。

    绿苹(pín):浮萍。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3、春日京中有怀  唐·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yù):寓寄他乡。秦:指长安。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徒:徒然。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漫:随意,没有约束。

    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抄诗:

    1、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唐·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客人像一只孤燕在夕阳西下之时向西飞走,站在禁城宫外远远注视着显贵人家的住宅。

    高楼深院全都锁着没人来此居住,早开的花朵调落净尽辜负了大好春风。

    卜居不遂(suì):找不到栖身之处。薄游:聊且出游。

    汧陇(qiān lǒng):地名,今陕西陇县一带。

    海燕西飞:喻客西去陇地。斜:韵脚念xiá。

    天门:宫殿之门、指皇宫。五侯:东汉恒帝时,同日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为侯,号“五侯”。此处泛指朱门显贵人家。

    第一花:指名贵的花

    2、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赢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秦始皇墓:在陕西临潼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坟茔巨大,草木森然。

    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峻险要。

    崩:败坏。《诗经·鲁颂·閟宫》:“不亏不崩。”汉郑玄注:“亏、崩,皆谓毁坏也。”

    一种:一般,同样。

    汉文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文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3、姑苏怀古  唐·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黍苗:禾黍

    莎: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忠臣:指伍子胥。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

    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

    “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

    “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4、秋思  唐·许浑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琪树:仙境中的玉树。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注:“琪树,玉树。”

    唐·崔珏 《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

    宋·范成大 《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元·萨都剌 《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

    枕簟:枕席。泛指卧具。《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df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