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最大的事件之一就是共享单车在各大一二线城市火热起来,马路上总会有橘黄和黄色两道风景线,慢慢的有了绿色蓝色等等厂商争相加入。
共享经济概念这一应用经济学名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在2000年后web2.0出现后,论坛,虚拟社区第一次让共享经济成为了可能,信息的交换让人们的思想得到碰撞,那个时代我记得天涯,TOM中国还有一些老牌的社区渐渐开始在华人间火起来。
近几年,随着UBER, Airbnb等等创业公司在美国走火后,共享经济的概念再一次在2012年后开始席卷全球。全球最大的住宿企业自己不造房子却能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住宿可能,最大的运力企业不租一辆汽车却每天输送成千上万人。大量的空车和空房的冗余资源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成本的降低真正的营造了企业,个人,客户三者的共赢局面。当然也对于传统宾馆和出粗车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过去一年,每当我坐上出租车都会聊起共享经济对他们的冲击,几乎都会问候
16年一线城市一元骑车的广告开始袭击这几个城市,我工作的五角场区域正是起源地,所以也是最早接触到这一新鲜事物的区域。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相对于上海政府之前的那个办卡骑的公共自行车,它的特点就是方便,易于停靠,对于起终点不加限制,但是我一开始看到某共享单车厂商的固定机械锁和用户自己自觉付钱的FEATURE设计,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而时隔一年后的今天我也看到了共享单车在这条从校园推广向城市路上巨大的阻力,某些厂商超过一半的车辆丢失损坏率让这一最早推出的共享单车品牌融资方面受到巨大的阻力。
自己也遇到过好多类似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无望感。我总是认为素质与学历无关,与知识无关,更大程度上决定的是成长道路上家人的家教,老师社会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所付出的真实的努力。
前段时间在马路上看到一辆停着的自行车,正准备过去骑,都APP打开了查到了开锁码,来了一个老大爷说这车是他停在这里的,他准备走了。然后我看到他就直接开了锁就走了,也没有付钱,看样子之前就已经知道开锁码了,换句话可能就是1元钱换一部自行车,变成私人财产了。当然我是有机会和他争论的,但是我真的没有信心能够说服他,共享经济的概念是我们共享资源,没有人对于这个资源有占用的权利,当你将资源还给公众,所有人对于他就是平等的。
相较于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把车子从地铁站骑到了自家的小区里,停在了小区的单元门口,这样还算比较好一些。更有甚者给听到自己单元里面去了,深怕隔天早上被别人骑走了,停在草坪上的,停在楼梯上的哪儿都有。
相对而言这还算好的,比起扔到黄埔江里面泄愤,开车把车运走拆了轮子来卖,涂成其它颜色,加私人锁的比起来,已经算是比较正直的了。这些行为深深的触痛了我,深深的触痛了整个社会对于城市文明建设的信心。估计也大大的伤害了部分企业的自信心,成为他们融资道路和盈利道路上的大障碍。
在我眼里,精神文明建设是要一步步来,一步步通过法规,宣传,教育,传播开来,就如杭州的人行道不会有汽车去抢道,而是礼让行人,就如现在上海加紧向全国看齐的上下车前后门的区分。
前两天,我看到了有一位公交车司机在公交车上阻止别人从前门下车,然后被两个老太太骂,骂的还挺难听。这个社会你去遵守规则不难,做一个有勇气去制止别人,或者愿意去帮助社会变得更好的人是不容易的。我从心里钦佩这样的人,当然也不要到另外一个极端去道德绑架。
希望大家都能脱离巨婴思维,或者说我看到了太多的人在一些国内的新闻下面大力的抨击国人的素质,但是自己真正又能做的多好呢,真正又能从这些事情里反思自己的行为吗?
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我们有必要去告诉他们,共享经济真正是为了让大家都得利,它的最重要的核心原则是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应该去制止督促整个社会更好的运转,为它去出一份力。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和共鸣,或者也有和我一样的三观,我想你可以关注我的文章。我会在这件事情上不断的贡献我的力量和想法,也会为之努力,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