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自从李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俨然已成为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一段时间里,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大家也都在试图阐述这一新生名词的含义及内涵,并试着融入其中。
但是到底什么是互联网+?
现在很多人的共识是,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平台上加上一个传统行业,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金 融,由于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比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比如互联网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由 于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求医问药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
事实上,互联网+这种产品模式也不是2015年才有的。互联网也的确已经改变了我们身边很多的传统领域,尤其是在餐饮娱乐领域,互联网+早已侵入到 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加电视娱乐,已经诞生了众多的视频网站;而互联网加餐厅,就诞生了众多的团购和外卖网站;互联网加婚姻交友,诞生了众多的相亲交友网站 等等。
互联网+物流能擦出什么火花呢?
物流企业发展到目前,主要解决的是运力统筹和货源统筹的双重难题。互联网+物流形成的首要因素在于将改变原始物流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 智慧物流。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建网站、搭平台、开发APP,而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 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
现有的互联网化物流企业主要有两大类型:“平台型”和“产品型”。
“平台型”主要解决了传统物流服务站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普遍的做法是,互联网物流企业搭建平台,平台一端对接客户,另一端对接司机。平台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整合了离散的货源,完成了集货功能。
然而,以平台为基础,并没有解决集货困难、成本高、周期长、一流货源难寻的问题。不管是滴滴搭车式的抢单还是 “拼车”模式的拼货,其实只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层重构,完成了对信息、货物的聚合与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行业供应链链条。
“产品型”的物流公司则是利用互联网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客户可以在线下单和查看订单状态,公司人员则可通过系统查看客户订单并通知司机快速配货发 车。这类型的企业必须有某个地区、某一类产品的独特能力,例如各地大大小小的“落地配送”公司,他们的独特能力就是搞定某一个城市的到户配送。事实上,即 便大如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公司,“隔夜配送”就是它的标准产品。
这类型的公司需依托强大的管理系统,对运输调度做最优化发车,并减少人工操作,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他们的难题则在于,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与自己业务匹配,又能及时更新的管理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