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
如何让你的人生更加可控?

如何让你的人生更加可控?

作者: 惊喜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11:37 被阅读52次

                                                                          处在碎片化时代,

                                                               每周和你一起深度思考一个问题!

                                                    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的第40篇文章

    假如你现在正走进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去面试,轻轻推开门,有礼貌地向各位面试官问候,然后简单地进行自我介绍。接着面试官开始向你提问了: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呀?

    你暗暗地欣然一笑,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早就准备好了。于是回答:

    “我的兴趣其实蛮多的,其中我最喜欢看书,但不喜欢看电子版的书,总觉得纸质版的书比较有感觉。也喜欢跑步,每天晚上都会坚持跑七八圈,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也可以减压,戴着耳机慢跑是一种享受。还喜欢旅游,通过旅游来了解世界。哦对了,每个周末还喜欢看一些电影......”

    面试官接着问:你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呢?

    你紧张的心理已经完全消失了,心理想:又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而且“经历”是我的优势,天助我也!

    于是回答道:“大学四年我一直在担任班干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进行各种活动策划,大学四年参加比赛拿了不少奖。在空余的时间我做了各种兼职,不仅挣了生活费,还懂得了赚钱的不易,也与社会有了很好的接触......”

    面试完了自我感觉非常棒,可是过了一天、两条、三天......半个月过去了也没有收到入职通知。

    为什么呢?他犯了哪些错误?

    如果学过定位理论一定知道,他违反了战略思维的聚焦原则。什么都是,最后什么都不是。

    就拿兴趣来说,喜欢看书、跑步、旅行、看电影等,不仅多,而且没有一个突出重点,也是大部分人的兴趣。站在面试者的角度来看,一天面试一百多个人,觉得这样的回答没啥特色,甚至觉得无趣。那些经历列了一推也是大部分毕业生面试回答的样板,还不如聚焦一个点去回答。比如:

    “我的兴趣是喜欢睡觉(意外信息引起兴趣),但有一次我五天没有休息(创造了解欲望)。记得在一个创业公司实习,由于公司发展并不是太好,那段时间离职的人挺多的。一天公司客户突然要求我们在五天内必须出一个可行方案,虽然当时刚刚实习,但我也加入了连续熬夜帮忙想方案之中。我觉得人一定要有责任感,即使在和自己的兴趣冲突下也应如此。”

    这就是利用战略思维其中一个的聚焦原则来指导做事情,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特别在职业规划中又该如何利用战略思维来指导行动呢?

    这次从战略思维的四个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具体讲讲:

    1、寻找需求缺口

    2、战略聚焦

    3、扬长避短

    4、战术协同战略

    一、寻找需求缺口

    战略首先就是要求你从整体的视角来寻找最大机会点,如果没有机会,再好的战术努力也是白费。

    在清朝末期,很多人在努力练习射箭考取功名,就连 清朝八旗子弟也在不停地努力练习。如果以战略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如步枪,这是将来极大的需求缺口。

    如下图,是1899年外国人拍摄的清朝八旗子弟练习射箭,他们可能不知道12年后断掉大清的武昌起义,用的是步枪。

    早一辈的企业家如李嘉诚、王健林、冯仑等看到了房地产这个需求缺口,把大量精力和资金投入其中而大获成功;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则看到互联网的需求缺口而大获成功。

    从央视出来的罗振宇、王凯、樊登等等,他们都看到内容质量是将来的需求缺口,因为互联网的内容多而杂,将来会有很多人愿意为精品知识内容付费。于是罗振宇创办了逻辑思维,王凯创办了凯叔讲故事、樊登创办了樊登读书会都成功了,还有很多从央视出来做内容的人都做得不错。

    我们应该提供社会需求缺口的东西,而不是增加别人已经富有的东西。

    这是商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我们的选择往往与这个原则相反。

    比如很多广告专业的人还以自己精通PS、AI而自豪,但不知道阿里的“鲁班”设计系统能在1秒钟生产出几百万张千人千面的海报,而且这些海报都是基于用户的兴趣数据收集而来。

    一个人一天又能设计多少张海报呢?你是选择练习射箭还是学习步枪,这是决定你未来职业的竞争力。

    基于需求缺口这个原则,我的职业选择是知识付费行业,只要有几个原因:

    1、首先是我喜欢这个行业。

    2、现在的大学生由于专业匹配的问题,加上互联网的冲击,很多学生上课不怎么听课,沉迷游戏、聊天、短视频等,加上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并没有改变,造成他们的认知很有限的。等工作时急需相关知识来弥补这块缺口。

    3、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照本读宣、知识落后)与教育模式(标准统一、组织固化、运行机械)将有一个大的颠覆。而互联网普及很好弥补传统教育的缺点。

    4、现在还没有一个教育独角兽公司,而且很多公司是基于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公司,没有真正推动社会教育的变革,有的反而巩固传统教育模式。现在的知识付费还只是萌芽期,机会非常大。

    ......

    进行职业规划时,以战略思维来考虑首先就是要寻找需求缺口。但大部分人在职业规划时,参照的基准并不是“市场需求”,而是别人带有偏见的建议;不是研究未来需要什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而是参考本专业学生从事哪工作,基于现在的需求。

    二、战略聚焦

    找到需求缺口,然后应该聚焦这个行业。

    我们知道麦当劳代表汉堡、肯德基代表炸鸡、必胜客代表比萨,可是中国的真功夫代表什么呢?

    真功夫虽然在中式快餐连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他的定位是模糊的。如有米饭、面条、米线等各个品类,没有进行品类聚焦,缺乏代表性。后来聚焦米饭快餐品类,以香汁排骨米饭作为代表品项,销量明显增加了很多。

    我们的时间、精力、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聚焦一个行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但很多学生恰恰相反,什么都想学,什么证都想考,等毕业很多技能都不精,很多证都用不上。就像我妈常常跟我说的那样:“周身刀,某张利”(粤语)

    在每年的七百多万毕业生中竞争,是很激烈的,你的技能太多人可以替代了,机会凭什么是你?

    聚焦未来的职业选择不是不让做自己兴趣的事(当然你的职业选择最好也是自己的兴趣),而是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但大部分人打着兴趣的外号什么都学,这个要克制一下。很多人的爱好还是骂人呢,但你得克制呀。

    无论公司还是个人,往往喜欢多而不是少,就像开头说的那样,自我介绍很多人习惯说一推兴趣,而不是聚焦一个点。

    基于战略聚焦原则,我也聚焦在付费教育领域的研究上。我喜欢玩魔术、喜欢书法等,大一时加入这些社团整天在忙,还出去商演、很多表演团队让我每周去演魔术与小丑。但我对教育感兴趣,也作为未来职业的选择,而且不是本专业,所以得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必须聚焦在这方面。如果基于短视利益,去商业还能赚钱,但毕业危机就来了。

    我见过太多打算以后做教育的学生,但他们放在这件事的时间是不够的。很多对未来的教育趋势不太了解,都是基于传统的想法,受于传统的理念去学。我总感觉下一代的教育在他们的接替下也难于有什么改变,甚至还会无形中害了学生。

    三、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大家都很熟悉,但越是熟悉的事物我们越容易忽略。

    父母对我们的爱再熟悉不过了,但习以为常时很多人却不懂得报答父母,感恩之心也还往往需要媒体的各种故事情节来提醒。而对于一个陌生人突然帮你,你就觉得他太好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报答他。

    扬长避短很多人都知道,但我们习惯把精力放在弥补自己的短处上。社交能力差就把精力放在社交上;考试哪个科目差就把精力放在这个科目上,而不是放在自己优势科目上;你的创意能力差就着急放在创意上,分析能力是优势却没有时间去发展。

    最后很多造成劣势还是没有弥补多少、优势由于没有太多精力放进去反而变成不是优势了。有的劣势弥补到正常水平,但没有了优势还是平平淡淡。

    而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要求你:找到一个领域,发挥你的长处,限制你的短处。一旦找到这个领域,你要最大化你的优势,并且限制竞争对手的发挥。

    京东与当当的图书价格战就是用到了“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当时当当网图书占有率高,但京东品类更多,京东如何进行扬长避短呢?

    京东宣布图书全线降价,当当不得不跟进,否则大量的客户就会被京东抢走了。

    但京东主营的不是图书,图书虽然降价了,但可以靠其他优势品类来盈利,图书降价其实为了给其他品类引流。但当当就不一样了,他的主营几乎是图书,降价损失巨大。

    在这情况下,京东的图书占有率低这个劣势变得更不重要,所谓“避短”;京东的品类多是优势,则让这个优势发挥更大,所谓的“杨长”。

    在职业选择上也一样,找到自己能够扬长避短的领域,让自己的优势最大化,靠你的优势来取胜。

    比如我在职业规划就是基于这种策略来指导。

    在互联网教育行业,最大的两项任务就是教学与课程研究。在教方面我是不占优势的,以目前来看,语言方面是个劣势。但我的长处是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在课程内容研究方面是优势。

    所以毕业进入互联网教育我选择以课程研究作为就业的切入点,所以现在的努力重点放在分析能力的培养、知识整合能力的锻炼,目标群体的心理了解(这也是我广告专业带来的长处)。

    而且这个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也是无可替代的!

    四、战术协同战略

    战略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切行动的指导方针!

    神州专车在和滴滴、优步竞争的时候,也经常搞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客户对么?

    神州专车因为是自营,战略定位是安全性很正确。但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意味着神州的所以活动、文案都要强化“安全”的概念。而有趣的活动是滴滴这种平台属性的公司更占优势,因为滴滴坐车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神州专车是自营,搞有趣活动相当于帮别人强化定位。

    所以神州专车搞有趣活动不是战术协同战略,而是背离了战略。

    战略一确定,就需要把几乎全部的时间、精力、资源放上去,这时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东西,以便让战术协同战略的发展。

    比如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是互联网教育,那我现在所关注的、所学习的,以后实习的都应该对教育有帮助的。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会问:那你为什么还花大量时间在自媒体写文章,为什么还整天研究广告?这与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呀,自己也没有做到战术协同战略。

    其实原因是这样的:

    在写作上:

    1、如果你仔细看我的文章应该发现,都是干货类,而且内容偏思维方面比较多。因为这方面是将来学生比较缺乏的知识,而以后做课程内容研究和设置必定会研究到这方面知识。

    2、写文章能锻炼我的分析能力,知识整合能力,问题归因能力,这也是做课程研究必须要掌握的软技能,而且是发挥我的长处。

    3、写文章更能逼自己学习,输出倒逼输入,同时能检查我学习广告的知识情况。

    在研究广告方面:

    1、据我了解、很多软技能领域的大神都是靠跨学科来获取灵感,因为只看本领域思路会很窄。而广告知识我恰恰能灵活用在教育上。

    2、广告是基于人与公司的研究,但教育同样离不开人,像如何教学,如何上课吸引人在广告方面更专业,就像广告如何吸引消费者。

    3、互联网教育要分为互联网和教育,在研究广告方面对于互联网方面更敏感,目前为止自己也深有体会。

    ......

    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还是做到战术协同战略的!

    结语与声明:

    1、人之所以害怕、恐惧、焦虑,往往是因为不可控。如对未来就业的焦虑就因为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自己无法对此可控。而用战略思维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往往变得更加可控。

    2、我虽然以战略思维来指导我的学习与生活,特别在职业规划上,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以后就一定取得很好的成功。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还包含了:你确定的是好战略还是坏战略,能坚持还是放弃,有意外还是正常进行等。

    3、最怕大家看了我用战略思维来指导我的学习与生活,有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我在平时也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恰恰相反,我平时里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只是想把学到的理论用起来。因为学习一个东西分三个层次:信息、知识、技能。很多人刷微信,快速看书之所以没有太多收获,是因为停留在信息层面。而我比较喜欢技能层面的,能用起来最好。所以大家不要用厚黑学这套来看我就行啦!

    一个广告专业不打算从事广告行业

    却喜欢研究广告知识的半个广告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你的人生更加可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kc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