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昨天的《人活到极致,是简单和自律》,今天分享一下我对简单这个词的理解。
一种简单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很多,商家各种广告,各种APP的推送都在持续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总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耗在这里面了。以我自身为例,我定义自己想做一个终生学习者,但这里面就有一个陷阱在,可能也是周边朋友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世界这么大,我对世界这么好奇,有那么多的东西想学。有些朋友可能工作之余报名了各种课程,写作、演讲、绘画、思维导图、阅读、时间管理等等。
刚开始,我们会感觉很充实,很高兴,因为感觉自己将得到多方面的升级,距离那个斜杠青年的梦想又向前进了一步,但是这个高起点在持续时间下就出现问题了。想学的东西这么多,我们就会感觉越来越焦虑,毕竟一天的时间精力有限,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挫败感,变得拖拖拉拉。如果我们简化我们的生活,生活删繁就简,我们就会感觉更轻松些,重要的是这种状态可以让我们持续的走下去。比如我最近100天的生活也是越来越简化,通常一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协作,很多东西都逐渐放弃了。可能坚持日更带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简化生活。面对众多选择的场景少了,心中的挣扎和纠结也就越来越少,一天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简单快乐的人生就是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市面上关于极简主义的书籍很多,简单来说,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尽量排除一切没必要存在的东西,舍弃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包括身边的物品,做事的流程,沟通的环节,不必要的关系等等,从而迅速找到应该去珍视的东西和深爱的人,让自己彻底实现不为外物所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时间会更加充裕,精力会更加充沛,内心会更加安宁,身体会更加健康,最终真正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关于如何过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生,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我们很难去过这样的生活方式。表面看起来是我们目前的社会环境正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五万年前的状态,或者说我们人类的大脑在这5万年中没有继续进化过。比如人类身上的适应性,适应性帮助人们在困境中战胜挫折,但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习惯会降低我们对所获事物的满足感。我们会一方面为了幸福而去追寻快乐,而另一方面这种感觉在得到之后,又马上会变得习惯甚至厌倦。所以为了更多的体验幸福,我们就又会开始追求更贵更好的东西,于是陷入永不满足,永远不幸福的怪圈。以我自身为例,之前在宜家看中一张桌子,为了配得上这张桌子,就得买相应的椅子,最终整个房子可能都得换了,所以最终那张桌子虽然喜欢但至今仍然未买。
再比如我们人生的社交关系,也有可能是阻碍我们找到真正幸福的原因。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人类就是群居动物,我们各种心理活动都会被打上群居生活的烙印,所以当我们独自生活,远离群体时,我们很容易就会感觉到孤独。而孤独带来的结果就是把我们往回拉,拉到群体中。而要在群体中生存下来,我们每个个体就需要展现出个体价值,所以我们就会格外注重展示自我价值。而现实的问题是有些价值很容易就可以展现出来,比如帅气,美丽,高挑,苗条等通过外表就可以直观反馈了,但是有些价值需要长期的相处才能展现出来,比如温柔,善良,勤劳,乐观等等这些内在价值很难再第一时间就展现出来,所以我们常常就会借助外在的物品来间接的表达或暗示,想方设法的把这些内在价值展现出来。比如高级毛料的西装,劳力士的手表,豪华级的跑车,新上线的苹果手机等等简单明了的向周围人彰显我们的生活品味。但实际上我们太多人以为买了什么样的物品,就会陈恒为什么样的人,把想象中物品堆积起来的我们当成我们自己。随着我们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需要管理的物品也就越来越多,逐渐我们就迷失了原来的自己是怎么样的。如果无法认清到这一点,不管看起来我们多么幸福,幸福终有一天也会离我们而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简化物品开始,简化生活,最终达到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生状态呢。
相信你都听过断舍离这个词,借鉴山下英子《断舍离》整理物品的释义:
“断”是没必要的事情一律不做;“舍”是处理掉没价值的东西;“离”是舍弃对事物、欲望的迷恋,让自己过得轻松快乐。生活越简单,越贴近自己的初心,自然更能体会人生的美好滋味。
断舍离的精髓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断舍离,即重新审视关系。”这里所说的关系,泛指我们与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断舍离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当下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确分辨的既不是“我”,也不是“物”,而是两者之间看不见的那个东西——关系。正如我之前在做《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笔记时说道的,人际关系的烦恼来自于关系的混淆。断舍离就是重新审视我们与外物及他人之间的关系。表面看起来断舍离是指导我们舍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的方法论,让我们维持居住场所的舒适环境。但实际上断舍离整理的并不是物品,而是我们的心。
舍弃是我们不断重新审视关系的结果。持续不断地审视关系,会使得“当下的自我”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这种变化不仅会在物理层面,更重要的是还会发生在精神层面。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关系,将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达到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从而掌握以充分享受人生的能力。通过重新审视关系,彼此间的关系质量获得了提升。关系的质量获得了提升,思想的质量自然也上升了。思想的质量上升了,行动的质量便高了。行动的质量高了之后,行动结果的质量也会变高。这样一循环,关系的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最终将提高人生的质量。进行断舍离的过程,就是磨砺和提高自己生活品位的过程。
关于断舍离的相关相关书籍很多,比如说《家庭断舍离》、《自在力》、《极简主义》等等。接下来关于断舍离,我在这里推荐一下得到APP的一门课程《敬子的整理收纳课》,敬子老师根据断舍离和心动整理发的理论,同时结合自己上千小时的整理咨询实践,总结了5个方便操作的标准。
No 1.一年没用过
一年没用过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并不是一年没用过就一定要强迫扔掉,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提示信号,就像一个红灯,当它亮起来时,我们需要借此觉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
No 2.不需要
不需要的东西,不仅占据我们的空间,还耗费着我们管理的时间精力。不需要具体是指对当下的我们用不上,当下是指不包括过去,也不包括未来。我们,是指以自己为中心,判断需不需要。注意,这个时候也不要扩展出去,去替别人考虑别人需不需要。
No 3.不舒服
具体是指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别扭和难受。比如磨脚的鞋,太紧的裤子。分手后带来负面感受的纪念物。
No 4.不合适
不合适自己的状况和条件,与现在的生活形态,日常行为方式,生活场景是否匹配。比如有些东西现在听着很好,但是与我们现在的阶段不符合,我们也应该果断舍弃。
No 5.不心动
说明已经无法满足你,不能带给你怦然心动的感觉,没有从这件物品中感受到喜爱之情。心动,就像我们遇到心爱之人一样,当我们用眼睛注视她的时候,眼光会闪闪发光,身体的状态会向上,贤上腺素会升高,感觉到喜悦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心动了。
当我们在舍弃这些东西时,可能我们会感觉到很难,但是我们学会告别,我们才能去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真心地和这个物品道一声感谢,认认真真对陪伴过自己的物品说一句谢谢你陪伴我,走过这么长的路,然后可以道别了。比如说把它们拍照保存下来,或者放到线上二手商店卖出,去让它实现价值,而不只是滞留原地。有时候我们就是缺少这样一个仪式,才不断纠结。对一个物品最大的尊重就是使用它,我相信着万物有灵,它在我们手里没有发挥用处,它也很难过,占有它而不使用它,我们也会很难受。
表面看起来,断舍离说的是给住所中的物品做减法,但实际上,断舍离是在给心灵做加法。很多时候,我们在物质世界囤积起来的物品都是我们内心不安的有力佐证。扔掉多余的东西,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大限度的把生活环境变得简单,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当然断舍离说的也并不是要扔掉所有东西,而是把没用的事物减到最少,我们每个人的标准也都是不一样的。断舍离是一种理念,目的是让我们更快速的找到我们珍爱的东西。所以极简主义者们是真正了解自身需求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在乎别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欲,他们清楚什么是真正必要东西,所以更加诊视生活中重要的东西。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所以当我们在添置一样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想清楚是不是有必要添加,是不是现在所必须的,现在的环境中是否已经存有解决方案了。
断舍离的进一步扩展是自在力,自在力指的是自立、自由、自在的力量。自在力就是断舍离的基础上,学会用减法来面对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再透过俯瞰力,学会用加法来认识更深层的自我;最终,获得自在力,用乘法迈向人生的制高点。
最后祝愿每一个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你,都能永远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