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我也是一名读者,曾经是,以后也会是。作为读者,可能更多的只能在作品中去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关于作者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经历,或是作者他是怎样的人,兴许或多或少会有些好奇。然而,对于读者而言,作者与作品之间,终归是作品距离读者近一些,亲切一些,且相对能够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读书的过程,以作品去谈论作品,而非以作者去衡量作品。
我知道,其实还是会有挺多人习惯性的用以前读书的方法去阅读,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尤其是了解作者的抱负,然后以此作为中心主题进行剖析。当然,这也是了解作品的一个方式,尤其是成名作家,他们的风格会慢慢的形成,内容也大致会趋向于统一。不过,对于现代作家而言,尤其是尚在探索中的作家而言,这样的解读无疑会有些晦涩。毕竟,可能他们也尚处于探索阶段,又或是实验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独立的风格。对于这类作家和这类作品,若是用常规的解读方式去解读,无疑是难以触碰到真实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就事论事,就作品而言论作品,相对来说要公正些,客观些。
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态度去阅读的。就作品论作品,至于作者,当然了解他并非毫无益处,然而,了解一个人和了解一件作品,无疑,前者会难很多。作品,只要一旦发表,那就是既定事实,而人,随时都可能改变,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和我一样,更多的关注作品,而非这个人。何况,就人而言,“天才,只属于某个领域,不属于整个领域。”作家,同样如此。
2.
关于阅读什么样的作品,可能更多的人还是比较理性的。按需分配,无疑是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想读者朋友们也应该能够理解,那就是我们并非时时刻刻都是为了某些目的,或有那么明确的目的而带着目的去寻找答案的。就比如我,更多的时候,我也只是为了提升自我认知而选择去阅读,而非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某个答案而去阅读一整本书。
总之,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就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愿意放下点时间去阅读,还是可以把时间挤一挤的。至于为了什么,或是为了获得怎样的知识,则是没有那么迫切的需要。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情真的紧急,那么读书显然是来不及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积累知识,以待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信手捏来。这就是积累的重要性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是吗?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解决问题,集思广益,这是有效方式的一种,是为了解决问题或疑惑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另一种则是没有具体的问题或疑惑,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成长、学习而做的积累工作。通常情况而言,后者也是能够让大多数人持之以恒选择读书的原因之一了。
3.
当然,还是会有些书,你读完之后毫无印象,更多的只是在读书的时候享受读书的感觉而已。对于这类书籍,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读者的需求,比如yy,比如爽点,比如恰好能够刺激到自己,给予自己于幻想的空间和条件。对于这类书籍,其实大多数书籍都符合这个条件,否则,我们也不会那么轻易的读下去了。至于,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那都是有门槛的。
而我,喜欢怎样的书籍呢?可能大多数情况,我不会去读那些故事、自传、或是被称之为经典的书籍。实在是他们的写作技巧过于高明,而我也无法抵御这样的诱惑。晦涩的,难懂的,有用的,这才是我的选择。
之所以选择这类书籍,倒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的高明,或是多么高人一等。实在是,自我认知的局限,和思维的局限,往往我们的本能倾向就在于越简单越好。但是,这样的结果并非是我们所乐意看到的,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全部的话。说白了,这就是为了迎合我们而存在的书籍,为了让自己自满自足,为了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快感、各种爽点等等。这是简单的快乐,且毫无价值的快乐。怎么说呢?这就像有人拍自己马屁,虽然听起来不错,也很动听,句句都是好坏,但是,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还是应该保留一份最起码的清醒的。正是因为这因为这一份清醒,更是应该知难而上才对。
4.
“知难者不难”,这句话在我很早的时候我就曾印象深刻。而且,为了这个难,我付出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时更多的是少年气盛。不过,后来,我也渐渐明白了:虽然鸡汤文、励志文、成功学这类的书籍并非那么那么靠谱,但是,确实很多事情只要你努力了,还是会有所收获的。即使没有想象中的收获,结果总归是会有的,这是迟早的事情。
而知难者不难,当然未必适合于所有的问题。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不可为。一切归结于自己怎么想,如何判断,以及如何行动。好高骛远,毕竟不适合所有人,也并非适合每一个当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读有所不读,这是同样的道理。
我喜欢怎样的书籍呢?有时,我需要成功学为自己打气;有时,我需要故事温暖,也是安慰自己;更多的时候,我在读哲学,读文学,读诗,无它,无非是因为只有它们才能够真正的触动自己,刺激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也蕴含着某种惯性,甚至可能产生依赖性,也就是说,并非出于客观。或多或少,这和人分析自己是一样的,终究不免有几分主观和臆断。然而,这一切,实在无可避免,只能尽可能的减少吧。如是。所以,接下来我所写的,大部分都会基于这个原则去写,爱我所爱,写我所见,至于其他,具体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