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父亲的手艺活儿

父亲的手艺活儿

作者: 秦川骏马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14:03 被阅读16次

    父亲出生于民国时期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弟兄五人,唯图他以农为主,很早就跟随祖父下地做农活,地里的犁楼耙耱耩子铧样样都使能用,槽上拴的牛驴骡马头头都敢套牵吆,场里的孺草压把支苋子扬场,件件活路都不档手。几乎没有他不会做的农活,没有他不懂的农事。而且心灵手巧,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尽管是“一行不满,半行窟撞”。但在巷子里称得上一个“能人”,也是一位吃过众家饭,干过众家活,帮过众家忙的“红人”。在这里我就晒一晒的手艺活儿。

            盘  炕

    在八十年代以前,农村还处于集体经济,农民家庭收入不高。大部分农家都是一家几代人蜗居在一起,特别是弟兄多的家庭,一个房子能娶几次媳妇,每次娶媳妇之前,必须将旧炕打了,盘上新炕,以便旧貌换新颜。

    父亲做瓦工活,我也不知道他怎样学会的。反正不论谁家盖新房盘炕,还是娶媳妇裱顶棚,红白喜事做厨。一般都少不了他上手帮忙。

    盘炕,以青砖,泥基,胡基,白灰为主要原料,分别为设计测算,切炕前面,栽腿子,垫炕土,上泥基,粉炕面六个步骤。先要按照房子的面积,确定炕的大小。他拿着自制的木水平尺测地平,用墨斗线在墙壁上划出炕面的位置。

    切炕墙,先从做炕面墙开始,采用青砖挂白灰的平卧切法,面墙分别留着一大一小的砖窑和一个炕门洞,用作放柴禾和便盆以及烧炕,中间用四块青砖斜立向内的一个小台阶,以便小孩上炕放脚爬上。面墙切好与待炕面做平合好,再将木制炕面板安放在上面,屋前一侧再做六七十多公分的炕墙,以作护栏和置放煤油灯。屋后一头制作木板架,用作放些零碎杂物,架顶一端用来支撑木箱。

    栽腿子,合理选择栽炕腿的位置,一个炕腿用于支撑四个泥基角,炕腿子之间保持平衡,形成一个水平线。有利于炕火回旋,热量均匀,炕烟向外排出,塞柴出灰顺畅。

    垫炕土,一般要从高崖取下的黄土,经过三伏天曝哂晾干后,捣碎土块,保持均匀,填入炕内铺平。

    上泥基,先里后外,先中后偏摆放,将草泥坐摆在炕煺上垫平抹匀,一块块地安放摆平固稳,最后用泥基或胡基补齐炕边剩余的空间,将墙缝泥基缝用草泥瓦片填实抹平。

    粉炕面,分为两次,第一次用草粗泥将炕面抹平整,用过了筛子的细土和小麦的麦衣皮搅拌均匀,待炕面风干后再用细泥抹平,以达到平光亮洁,美观如意。随后,主人家在炕上铺些麦草,扣上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坛坛瓮瓮 ,烧起了大炕,开始加热升温,去水去潮,新炕就可以享用了。

            裱顶棚

    陕西八大怪,厦房一边盖。因厦房比窑洞顶部高,封闭不严密。所以新房建成,都要裱顶栅防寒。加之,娶媳妇结婚还要装扮一下新房,裱顶棚就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了。我没有听说过父亲给谁学过裱顶棚,也可能是他心灵手巧,看见过别人裱过顶棚,就自学会艺的。当给别人家盘炕还没有完毕的时候,主人家便提前给他打招呼,预约了!

    顶棚的高度,一般在厦房的木担子下。那时候没有红外线,确定纸棚四周的水平完全凭他的眼力和手劲。他拿着大小漆刷.自制棕刷和裁纸刀等专用工具,开始裱起顶棚。裱顶棚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打浆糊,面粉与明矾的用量比例一定要把握好,否则。搭配不当,裱的纸棚就会撕开裂缝。

    绑顶棚架。根椐顶棚面积大小,先用几根芦苇作上几个吊杆,分别固定在厦房的木担和檩条上,与下面随后绑好的芦苇骨架接连着一起。绑骨架首先将麻纸将栽成条状,刷上浆糊缠在芦苇上,绑成纵横条格状,然后用铁钉将绑好的芦苇固定在四周的墙壁上,形成一个整体,犹如今天的木工吊顶的手法相似。

    裱顶。分为两次,一般家庭都会选用些旧报纸作为底纸,以买下的专用顶棚纸为面纸。首先打浆糊,底纸浆糊以面粉加水为主,用开水加热,搅拌均匀就行。而面纸浆糊还需添加适量的明矾,质量要求较高,稀稠必须合适,比例搭配合理,保持无糊状。裱底纸。先用小漆刷将浆糊刷在芦苇骨架子上,再用条帚将纸固定平整,经过多次反复,一至将底纸裱完为止。再次就是裱面纸,一般家庭选用红花纸,浅蓝长方尖对角纸较多,将纸张反面放在木桌上,用大排将浆煳刷在底纸的背面上,再用条帚固定在顶棚上,并要保持花形对接,确保平整无绉就可以了。顶裱完后再用黑色的条纸,作为装饰裱顶棚下四周的围檐。最后裱炕墙。墙纸主要流行蓝色砖胚子的纸张,裱法与裱顶棚相似,也用黑色条纸围檐,以显庄重美观。

            编草墩. 纳草圈

    在农村生产队的年代里,每年到了夏收碾场的时候,父亲利用中午在麦场上休息的机会,便拿着剪刀,将秸杆的麦穗剪去,弄上几捆子秸杆,农闲时好用它编草墩。

    编草墩先在秸杆洒些清水,让秸杆潮湿起来,增强秸杆的柔软性,编起来就不会折损。先用几股秸杆开始搭底,然后由里向外编,通过一掏一压一拧一编的手法,他会编出不同类型的草墩,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低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圆的,有方的。在编的过程中,每个草墩的一处还夹系着环型的绳子,不但能悬挂在墙壁上,而且移动也很方便。每当伏天,左邻右舍的乡亲在门口歇晌乘凉,他编的大大小小的草墩就全部派上场了!他不知道编了多少个草墩,也不知当作礼品送出去了多少?反正只要有人开口,他就会豪不留情地送上一两个。后来觉得麦萆编下的草墩太重,他还会用玉米皮编,编出来的草墩更轻巧,更好看,更招惹人爱。

    草圈是农家人用来蒸馍的。大街上逢集过会有专门卖草圈的,而我家用的萆圈都是父亲纳的。纳草圈相对比编草墩容易些。编草圈也叫纳草圈,秸杆也需要洒水淋湿受潮,按照小于尺八撑内径的要求,开始把一小股秸杆放在固定的圆环上,先从第一层开始,由下向上,一层一层用线绳子纳,必须紧固结实。高度约七八十公分,上下直径相同,圆型一致。草圈有原料方便,易吸水的特点,在当时也是家家户户离不了的炊事用具。

            插麦穗

    古人说;“三年学不下一个好做庄稼的”,这句话挺有道理的。虽然种庄稼都是下苦的粗活儿,但是它规律性很强,农时四季分明,农业门类众多,农活包罗万象,有些活儿技术要求还是很难挺高的,甚至一辈子都让你学不完,永远让你出不了师的!

    插麦穗也叫接麦穗。就是一个技术活儿。。巷子里会给绳子插麦穗只有一两个人。父亲经常会被队长派到保管室去,在荫凉底下给断了的麻绳接上麦穗,接麦穗先要将断了头的绳子的残损部分剪掉,用少量清水吸湿,每节拧开松动十几公分,然后采用巧掏,互压,的手法将两节绳子连接起来。要说最难接的麦穗还是井绳,特别是皮绳,太生硬了!没有一定的技术和功夫是难以完成的。接好的绳子呈麦穗状,把它放在地下用脚来回滚动压实,形成一体,结实犹如当初。

    这些的手艺活儿,己经结束了一个时代,新的手艺活儿正在兴起,继续开辟一个暂新的未来。让更多的手艺推动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手艺活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t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