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三十一)
(接上篇)危机驱动的第三种就是生存危机,这也是最有效的危机驱动方式。物种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需求,为了能够生存,可以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人作为大自然的物种之一,也是一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中,也是把生理需求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而生存就是生理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是高于其他所有需求的。
看过许多类似的电影,描写人在面临生死存亡中表现出的自私,冷酷和残忍。其实这就是人性,当出现生存危机时可以不择手段,同时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在这里不讨论人性的善恶,只是探讨生存危机能够产生的内驱力。
生存危机产生的内驱力绝对是在所有驱动方式中产生的力量中最强大的,如果内驱力可以量化的话,生存危机产生的内驱力远远高于其他驱动方式若干个数量级。正是因为这么强大,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因为生存危机产生的不仅仅是内驱力,还有压力。如果能将压力转化成驱动力,那么内驱力会大到无法想象。但是如果抗压能力比较差的话,不要说产生内驱力,单单是压力就可能使人无法承受,甚至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还是以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为例,人在溺水时就是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生存需求给落水者以强大的动力,落水者会用尽一切方式去抓身边可以抓到的物体,即使是一根稻草。当人遇到危险时,或者说认为遇到危险时,就会以超过平时很多的速度逃跑,在跑的过程中,即使受到伤害时也浑然不觉,往往是脱离了危险后才发现自己在逃跑过程中受到了外伤。
当然,以上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人的境遇发生改变的例子可比比皆是。比如本来家境殷实,不愁生计,但是由于意外,变得贫穷,生计也出了问题。平时连家务都不做的少爷小姐们,也不得不做艰苦的工作以确保生存。这些力量是哪里来的?就是生存危机产生的内驱力。不然就活不下去。当然,也有放弃躺平的人,但是人的生存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大多数人都会着眼现实,从头再来。
前文说的我的那个同学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在国内时,家境还算不错,所以在学习方面总是没有持续地努力。当他去了日本之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父母提供的资金已经无法维持他在日本的生活和学业所需的费用,所以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要么努力活下去,要么放弃,灰溜溜地回国。他选择了前者。每天要面对的生存危机给了他强大的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他每天要打几份工,用以维持生活和学费。同时,他把非常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正是生存危机,才给了他强大的内驱力。如果是在国内那样舒适的环境中,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家境往往非常不好,没有亮眼的学历和社会关系,甚至走在生计无法维持的边缘。正是这样的生存危机,让他们选择了破釜沉舟,在资金和人脉都非常少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创业。生存危机给他们强大的驱动力,让他们能够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最终改变了自己人生。
试想如果是同一个人,如果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可能就舒舒服服地生活,不会去吃苦和冒险,因为这样的人没有生存带来的内驱力。相对而言,许多高学位,人脉资源丰富的人,就是因为不愿吃苦和冒险,因为有退路,才不思进取,泯然众人。所以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因为忧患能给人强大的内驱力。(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