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初时,我卸载了朋友圈。
总有朋友会跑来问我,你怎么不用朋友圈了?
我就回问对方一句:你为什么要用朋友圈?
以下是我收集到的一些答案:
因为我要秀呀/因为朋友圈里有朋友啊
因为想看暗恋的男神/女神的近况呀
因为我要知道我的客户在想什么啊
因为我要看看老板都在关注什么啊
因为我在做微商呀/因为我需要集赞啊
……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为自己找到特别合适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错。
以上这些答案,我也相信这都是不同人真实的想法。
但其实其中有一部分是小我的伎俩,去扯出看似合理的理由让自己放弃思考本我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这句话很绕,我们通俗的解释一下就是:
其实你主要是怕孤单,怕和别人不一样。
这时你一定会又跳出来说,不不不,我的朋友圈里发的都是我生活里逼格最高的行为了,都是为了彰显我的不一样。
嗯,孔雀开屏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最美,不过在游客眼中他们都只是在开屏。
02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怪的时代,一方面媒体都在谈论解放天性,广告都在宣传彰显自我,而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在大部分人的成长环境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是:整齐划一。
上学,我们要穿校服,女生一律要齐耳短发,男生一律要小平头。
考试时,决定我们成绩的试题都有标准答案。
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只会遭到老师的鄙视,同学的嘲笑。
除非这种不一样可以让你飞升上仙,哦,不,是提升阶层的。
不少名人轶事里都有这样的桥段,在学校时因为过于跳脱被老师所嫌弃,之后再采访老师时,则一个个如伯乐般大肆赞许:某某小时候就和别人不一样,那时我就知道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一路走来能一直释放天性并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少数,他们可以成为幸运儿。
更多的人则在教育和分数大棒的淫威下磨光了自己所有珍贵的麟角,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普通人。
然后又被父母指责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很难接纳在同一个层次上个体有不同方向和形态的延展,几千年过去了,因材施教依然可遇不可求。
百花齐放也只许都是同一种颜色。
所以别人都用了,你怎么能不用呢?
03
打开微信,那个发现上的小红点好像有无穷的魔力,如同潘多拉的宝盒一般,不断的引诱着我们一遍遍的点开,我们好像得了一种红点焦虑症,一会儿不点就会浑身难受,好跟钱包里少了一百块钱一样。
我们生怕我们错过了什么,甚至顾不上关心此刻自己好不好,也要先确认朋友圈里好不好。
那里好像有整个世界一样,一旦错过,就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
我们怕自己跟不上这个世界。
其实作为有效资讯渠道,朋友圈从来都不是最优选择,它总是很容易被附着很多的目的。
当你看见朋友推荐一个餐厅时,你很难判断他是为了得优惠券还是为了体现逼格,还是因为菜品真的很好吃。
当有人评论一件社会新闻时,你很难确认他是否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误导了事件的真实性。
你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用一种更独立的方式去获取你感兴趣的信息呢?
老师没有教呀!
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一种依赖性的呈现,作业需要家长检查,重点难点需要去上补习班。
我们从小就习惯靠外界的力量获取我们期待的结果,却很少有机会学习什么是独立思考。
所以朋友圈简直太适合我们的习惯了,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
这样不会犯错,不用动脑,一本万利,还赚了人情,有什么不好?
是呀,有什么不好?反正你只想和别人一样啊。
04
有人说时间花在哪里,是可以看得见的。
我不知道忙于点赞的人是不是能收获比其他人更珍贵的友情,但我知道,当我忙着赚钱的时候,我是没有时间看朋友圈的。
其实时间也是有成本的,这成本取决于你对自己价值的判断,而这成本也决定了你在别人眼中的价值。
当你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让50个人为你点赞,以换取9.9元包邮的迷你电风扇时,那么你一个小时的价值就只值9.9元。
而在那50个人眼中,你的价值也就只有9.9元。
也许你不同意我对你价值的估值,但至少你得承认这种事儿马云一定不会干。
在我的职场生涯中,我也从没见过哪个老板去为实习生抢到免费滴滴优惠券的朋友圈点赞。
他们有时忙的连飞机餐都没空吃,他们的赚钱单位都以分钟来计算,他们的生活里有太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去花时间,而时间是比他们购买的任何奢侈品更为奢侈的物品。
当然我并不是说时间只能等量兑换成钱,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连钱都没有还谈什么自我认同呢?
连自我认同都不具备,你有什么底气认为自己发的朋友圈能体现出你和别人不一样呢?
当你的生活很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要做的时候,你会用更快捷的方式获取你所需的资讯,你会更专注于构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忙不更迭的去一遍遍刷张三吃了什么,李四干了什么。
因为你的内心深处不会有恐慌,不会担忧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你知道此刻的你很好,无需向任何人告知,也无需靠任何人的赞许来获取安全感。
毕竟时间是你的,生活也是你的,为什么要花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你对时间、工作、生活的规划和管理感兴趣
欢迎关注我的文集【肆意生长 认真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