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作者: 刘红勇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2:28 被阅读15次

喜马拉雅FM

作者:刘红勇,班级:工设1603,课程:界面设计方法,指导:余永海。

选题围绕我们日常收听音频,来展开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选题APP为喜马拉雅FM这一类APP。该选题的目标用户为以本人为核心的一群人。

一、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喜马拉雅FM是一个音频平台,出发点是让人随时随地,听我想听。帮助我们把平时的闲暇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解放眼睛和双手,用耳朵听书,听课。或者在深夜失眠时候陪伴自己。可以用来听一本书,或听一个节目,听老师讲知识技能,也能听直播,里面的内容目前分类多,作品丰富。同时用户不仅能听,还能自己说,喜马拉雅里面有全民朗读,和趣配音(图片配音,视频配音)两大环节,也可以把想要分享的内容(书籍,相声,音乐等)录音制作,添加音效,配乐,回音,变声等。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该类App出现前,人们的美食活动的情境有这样一些:平时在公交车上、上下课途中、排队,打扫卫生等碎片化时间用手机看视频,听音乐。

在车上收听广播电台,渡过寂寞无聊时光

睡前读书,听音乐入睡

去网上看专家节目,听段子。

通过电视机或收音机等看新闻,

找机构老师教授技能,网上平台听网课

不知道听什么,不知道哪位专家解读的比较深刻,平常都是通过朋友推荐,微博、知乎等来关注自己喜欢的专题。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的听读活动,首先最期望获得的是声音审美体验和兴趣体验,然后是、好奇、社交,成就、归属等体验。审美体验: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哪些文章好,有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声音,想要获得审美体验,我们需要个美文顾问、声音顾问,解决“听什么”“听谁的”的问题。同时需要一个学习顾问,引导用户学习有质量的内容。兴趣体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的文章类型,声音风格等)寻找文章。

归属体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遇到阅读兴趣和喜欢的声音风格相同而在一起讨论的的情况,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听友圈子,有一定的归属感

社交体验、好奇体验的问题:可以在专题圈子里讨论,也能发朋友圈,有一定的社交感觉,对主播的声音,对书籍,故事,美文的表达有好奇感。

成就体验:通过自己制作录音或直播,学会制作技巧,别的用户对自己的作品点赞,评论获得一定自我满足,以及根据阅读量和问答数量和质量获得等级,获得成就感

重新定义喜马拉雅FM

音频顾问:为我提供自己感兴趣的音频建议,能获得有效的听单。同时审美学习导师:听知识技巧类课程,欣赏别人的音频内容,学习借鉴并制作自己的作品,得到成就、兴趣、自我体验。

听友圈子: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听友,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圈子,有归属、兴趣和社交体验、获得自己的影响力。

移动图书馆:丰富的内容,有小说,新闻,相声,影视等各方面的内容,随时随地调用。对我来说很像一个大图书馆,增加我的阅读量。

二、发现问题

1、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活动情境越详细越好。不常见的但是必要的情境,比较容易丢失,这个要挖掘出来。尤其是有重要情感体验的情境,消极的积极的,非常重要。)

(1)打发时间情境:在碎片化的无聊时间找一段音频播放。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有对时间利用的满足感,审美体验没有,好奇兴趣无,成就无。

(2)猎奇情境:在网上有相关推荐,想要找到该内容试听一下。频率不高,重要。情感体验:好奇感,审美体验有,唤醒水平高。

(3)车载情景:在上下班时,通常会收听一些广播电台减少无聊寂寞感环境安静。发生频率高,重要。情感体验:归属感、好奇感有,审美体验、兴趣、成就没有。唤醒水平高。

(4)启发读物情景:妈妈平时(通常在睡前)放儿歌、睡前读物给孩纸听。发生频率一般,重要。情感体验:成就体验有、审美体验、好奇、兴趣无。唤醒水平高。

(5)成长情境:有针对性的找一些专家音频来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等,比如马未都《国宝100》,范景中讲西方艺术史等。发生频率一般,重要。情感体验:成就体验,审美体验,兴趣体验有。好奇无。唤醒水平高。

(6)陪伴情境:在心灵脆弱,夜晚睡不着时,听一段音频。发生频率一般,重要。情感体验:自我体验有,好奇、兴趣、审美体验、成就无。唤醒水平一般。

(7)成就情境:参与全民朗读、趣配音环节完成个人作品。发生评率一般,重要。情感体验:成就体验、兴趣体验有。好奇、审美体验无。唤醒水平高。

(8)家中情境:家庭妇女在做家务,做饭等活动时,听育儿知识等内容,充实自己。发生频率一般,重要。情感体验:自我体验、兴趣体验、成就体验有、审美体验,好奇无。唤醒水平高。

(9)运动情境:早起晨跑时听一些新闻,商业财经资讯、传统文学文化的内容。发生频率偏高,重要。情感体验:兴趣体验,好奇体验、理智体验有。成就。审美体验无。唤醒水平高。

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核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生存体验:

发生频率高,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如上下课路上,排队、做家务等时间更充分的利用时间,妈妈听育儿知识、学生听技能知识、商人听财经知识等等,在无聊简单的活动中伴随着提升自己,常常伴随着积极满足感,唤醒水平高。也有对自己不够优秀的缺失感和缺乏感,唤醒水平高或低。

心情不好或者情感空虚时,听一段音频抚慰心灵。发生频率高或低,唤醒水平高。

(2)好奇体验:发生频率低。

其中积极的好奇感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好奇感在听有声小说、配音、全民朗读这些环节中常常伴随发生,发生频率或高或低。

消极的失望感,枯燥乏味感也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当看到标题或介绍,或者他人推荐的音频时,会有很大好奇感,但是由于主播声音的风格,解读的方式,背景音乐的使用以及由于部分内容是用户自己制作的,内容质量或高或低,导致探索后的失望感更加猛烈。

(3)成就体验:

完成一本书的听读,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了自己,完成一段配音,朗读一片美文都会有成就感。发生频率高,唤醒水平高。

挫折感在制作作品失败,审核不通过会伴随发生。发生频率高或低,激活水平低。

(4)兴趣体验:

大部分用户都会直接选择自己偏好的内容直接听,或者喜欢的某一类型的节目,常常伴随着喜欢感,发生频率高,唤醒水平高。

用户刚开始有时会有内容不符合,质量低下导致厌烦感在长期积累下会有喜欢的主播和节目,很少会有厌烦感产生。发生频率低,唤醒水平低。

(5)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和自爱):发生频率高。在听完一本书,听专家解析专业方面的知识,制作一段录音等常常都会伴随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精神的升华,其中存在着自信和自豪体验。发生频率高,唤醒水平高。

(6)亲和体验:几乎没有,唤醒水平低。

(7)归属体验:加入节目的圈子或兴趣、话题圈子都是自己主动选择参加的,在有共同爱好的群体里很容易获得归属感。同时在参与话题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互动和促进等都会存在归属感但是在圈子用户主动性不高。发生水平低,唤醒水平高。

(8)影响力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通过自己的参与话题的活跃度,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还有上传作品的获得称号和关注度,对其它用户有一定的影响力,唤醒水平一般。

(9)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几乎没有。

(10)审美体验:发生频率或高或低。

对主播的声音还有作品的形式,配音,内容的表达、质量以及内容的欣赏等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但是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同时存在。唤醒水平高。

(11)理智体验:发生频率极低

在参与讨论或进行问答时,其它用户的观点或者答案有一定的冲击性,听知识技巧类音频时会获得兴趣的满足,对自己的认识进一步升深化,唤醒水平高

在进行朗读,配音,录音等活动时可能会受到打击,有一定挫折感。唤醒水平中等

3、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1)审美和好奇体验:耳朵的享受,精神的丰富,作品内容本身的精髓,这些都是审美元素。这里面关乎到主播的声音,制作的技巧,主播的能力。

(2)社交体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有机会因有一本书、一种声音、一档节目、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一起讨论,兴趣和知识方面的圈子很有必要。

(3)成就和自我体验:学习达成成就,读完一本书,补充自己的知识库,用户在提升自己,增强自信方面会有很强的主动性。

兴趣体验: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兴趣发动作行为,是潜在的动力,满足用户对知识的获取,兴趣的满足是很有必要的。

三、寻找思路:选题的活动分析

与听有关的具体的活动有很多,比如阅读美文、读书、看节目、录音频、看直播、听电台、看书本专家评析、阅读感受写作、看新闻,读报纸、听广播、看书本评分等等。下面对一些常见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动机和情感体验。

1、活动分析:动机和体验

(1)收集书单\节目单:吃货嘴馋了,想找好吃的解解馋,如果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就一定会找机会试一下,这是很常见的活动。动机:可能就是为了换换口味,也可能是为了犒劳自己,也可能其它。期望:主要是美食的审美体验,也有好奇体验。

(2)读一本书:中国人喜欢一帮朋友一起吃喝玩乐,图热闹,原因可能是请客答谢等等各种原因,甚至没有原因。动机:朋友聚会、交流感情。期望:高兴欢快的、情深义重的哥们或闺蜜友情,包括亲和、归属等交友体验。

(3)看专家节目:很多人会做饭,也有不会做饭想学的,自己做饭的原因很多,为孩子做饭就是一种。动机:包括习惯了,养育责任所在,自娱自乐,手痒秀下厨艺等。期望:成就体验,自豪体验,兴趣体验等。

(4)听电台:请人上门做顿饭或者教做菜,都是体验式的服务,虽然不多见却是非常必要。动机:体验很不一样的服务。期望:好奇体验等。

(5)听相声:属于经验分享。动机:自己爱好美食,也喜欢写作。期望:好奇体验等。

(6)读一本报纸,看资讯:

(7)听音乐:

(6)看书评、书本读后感、:属于对美食文化的兴趣爱好,比如看“十二道锋味”美食节目。动机:想了解美食文化和学习厨艺知识。期望:好奇体验、兴趣体验、成就体验等。

(7)兴趣圈子活动:兴趣圈子活动包括很多,看、聊、学、写、做和玩一切和吃有关的活动,都属于兴趣活动。其中看、学、做和玩的活动都有了,这里将着重写、聊这些活动。让大家对美食的热爱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动机:就是兴趣爱好。期望:写活动的体验目标是成就和自我体验等,聊活动的体验目标是亲和和归属的交往体验等。

(1)馋了想吃美食(做):吃货嘴馋了,想找好吃的解解馋,如果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就一定会找机会试一下,这是很常见的活动。动机:可能就是为了换换口味,也可能是为了犒劳自己,也可能其它。期望:主要是美食的审美体验,也有好奇体验。

(2)想请朋友吃饭(玩):中国人喜欢一帮朋友一起吃喝玩乐,图热闹,原因可能是请客答谢等等各种原因,甚至没有原因。动机:朋友聚会、交流感情。期望:高兴欢快的、情深义重的哥们或闺蜜友情,包括亲和、归属等交友体验。

(3)自己做菜(学):很多人会做饭,也有不会做饭想学的,自己做饭的原因很多,为孩子做饭就是一种。动机:包括习惯了,养育责任所在,自娱自乐,手痒秀下厨艺等。期望:成就体验,自豪体验,兴趣体验等。

(4)厨哥厨娘上门服务(看):请人上门做顿饭或者教做菜,都是体验式的服务,虽然不多见却是非常必要。动机:体验很不一样的服务。期望:好奇体验等。

(5)看吃货的美食文章(看):属于经验分享。动机:自己爱好美食,也喜欢写作。期望:好奇体验等。

(6)看美食节目/文章等(看、学):属于对美食文化的兴趣爱好,比如看“十二道锋味”美食节目。动机:想了解美食文化和学习厨艺知识。期望:好奇体验、兴趣体验、成就体验等。

(7)其它兴趣圈子活动(聊):兴趣圈子活动包括很多,看、聊、学、写、做和玩一切和吃有关的活动,都属于兴趣活动。其中看、学、做和玩的活动都有了,这里将着重写、聊这些活动。让大家对美食的热爱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动机:就是兴趣爱好。期望:写活动的体验目标是成就和自我体验等,聊活动的体验目标是亲和和归属的交往体验等。

2、初步确定活动目标和体验目标

经过对吃的活动分析,吃货App活动中值得创新的主要活动为:

1、美食(吃、看)活动,体验目标为审美体验、好奇体验。

2、聚会(玩)活动,体验目标为亲和、归属等交往体验。

3、厨艺(学、做)活动,体验目标为成就体验、自豪体验等。

4、兴趣圈子(写、聊)活动,写的体验目标为成就和自我体验等。聊的体验目标为亲和、归属体验等。

这个阶段关键在于穷举,只有穷尽所有活动后,才清楚自己的App能做什么。只要是人们存在的活动形式,都有体验创新的价值。

作者:余永海_交互设计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3ac26a8f9c3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1、打开APP的冲动基本上没有,无法持续每天打开,在这方面

2、在找自己喜欢的音频过程无聊又没不准确,推出主题,让用户参与讨论并推出主题书单,例如最感动的10篇文章等

3、提高用户参与度,进行有奖书本,文章朗读的征集,促使用户去制作音频,平时自己想要制作一段音频的动力不足。

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wk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