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作者: 戴红霞1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13:19 被阅读0次

     本周新授的《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形体的体积,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好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并运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探究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围绕以下两点展开:

1.丰富学习情境,促进主体参与。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再发现,即把要学的东西交给学生,由学生探索发现出来。”本课教学,课前我更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中我创设了探究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而这种实验学生能做、学生分小组人人参与,从实验中看出数学的本质,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质疑,建构模型,内化认识等,达到学生会学的教学境界;课后创造了应用的情境,并想办法计算它们的体积。在“猜想—实验—归纳—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在自主学习中接受知识,自我发展。

2.强调实验操作,关注经验积累。

数学学习是一种经历,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 数学学习需要实验。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成途径。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关键是建构“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形成,靠文字解释和直观形象的观摩演示,都是苍白无力的,它需要学生发自内心、倾心投入的亲身体验。本节课,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手让学生去做。从而促使学生感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后,我静静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两个缺憾:如果在学生分组实验环节中,我多预设几种情况,比如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结论,这样的课堂会更具有探索精神。其次,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不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我正好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例如,我在上课时直接引导学生把圆锥与圆柱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想到圆锥的体积计算与圆柱有关系,而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比如还可以用转化法,把圆锥转换成其他立体图形,或者用排水法计算圆锥的体积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让公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

      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教师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积极提升自已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应变能力!

相关文章

  •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这节课的教学具有下面的特点,一是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

  • 数学课堂不能止于归纳

    最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个孩子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她的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再乘...

  • 公开课反思

    《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

  • 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

    教完圆柱的认识和体积公式推导后,要进行圆锥的教学。单独从圆锥外表认识,也许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这时吴老师一手...

  • 圆锥的体积

    一、上午 看视频上课。按老师的要求,“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1--3题 先自己做好,再听老师讲解,错误的注意...

  • 圆锥的体积

    这两个谷仓哪个更大呢? 2、猜测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小组实验 4、解决问题

  • 圆柱圆锥的体积

    上次我们说了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而三维立体图形,除表面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体积。 首先我们来看看圆...

  • “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

  •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在我们上一次中已经预测过了,那么我们这次再来说一说,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是底...

  •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点,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因为公式的推导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w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