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学课堂改革
凄婉的爱情故事和寄情佛道的畅达情怀

凄婉的爱情故事和寄情佛道的畅达情怀

作者: 复旦金声缘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21:17 被阅读60次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凄婉的爱情故事和寄情佛道的畅达情怀

           刘媛媛  李士金  刘云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对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2] 具有时代意义。袁编云:“宋儒弘扬了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相结合的传统,更加重视内心道德的修养。所以,宋代的士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生活态度。”上文把“宋儒”与“宋代的士大夫”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如果说“宋儒”的“儒”是泛指士大夫,那么,便不好说宋代士大夫都“更加重视内心道德的修养”,如果说宋代士大夫包括了“宋儒”,比如理学家的代表人物程朱,便不能说他们“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生活态度”。实际上,连苏轼这样旷达的文士,都不是袁编所谓的“和光同尘、与俗俯仰”者!更不用说程朱这样的始终坚持理学原则的圣贤了。袁编云“宋初百馀年间” [3],这个“宋初”是什么意思呢?“宋初”有一百余年吗?北宋存在的时间为公元960年到1127年,总计167年。南宋存在的时间为公元1127年到1279年。按照袁编的宋初时间,是指960年到1061年。那么北宋把宋初这百余年除去,只有66年了。这显然不合正常的历史分段法。袁编在后文“第一章 宋初文学”开头一段文字云:公元960年,北宋帝国建立,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局面。北宋的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文化建设给予相当的重视。然而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涵育、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苏轼说:“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4] 所谓“七十馀年”,即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也就是本章所说的“宋初”。可见,袁编对于“宋初”一词竟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一部文学史,连基本的时代划分都未能统一,这让青年学生如何阅读?袁编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分立可见其对概念内涵理解之错误。

    我很荣幸得到了两次课堂讲解讨论的机会

    “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这是从课程开始前到课程快结束时,老师一再强调的古代文学的概念。意在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古代文学,喜爱古代文学,真正走进古文学。正如这对古代文学内容的精炼概括一般,李士金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以凝练的课堂时间分配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最大程度的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李士金老师课堂以学生自主授课及教师及时引导补充为主,充分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要求。从李清照到柳宗元,从杨万里到苏东坡,在古代作品选课堂上,我们认识到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词人,不同的曲作家。生动的课堂把在应试教育中理解的一个个无限距离感的名人形象拉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再次品味其佳作,体味其情感,课堂氛围颇具一番风味。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以一位位同学的讲解讨论组成。让学生们自行选择讲学内容,以自由民主的方式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一堂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大约由五至六位同学的讲学和讨论组成。先是学生们就自行研究的课题内容分析讲解讨论,期间穿插老师的引导与补充;其次是每位同学对课堂内容的反馈(包括课堂发言与微博课堂教学收获记录);最后便是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概括总结与点评。自由而紧凑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在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上,我很荣幸得到了两次课堂讲解讨论的机会。第一次的课堂讲解中体味了“小清新”的杨万里悠悠爱国心;第二次的课堂讲解中以合作的形式与另外两个同学共同完成,从小故事入手到其作品讲解再到其作品的对比,了解不一样的苏东坡。在其他同学的讲解中有诗词;有元曲;有凄婉的爱情故事;有寄情佛道的畅达情怀;有豁达的胸襟;有戚戚的情愫等,都以新颖的视角、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体验。对于身为师范生的我们来讲,每一位同学不同程度的付出所达到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都是课堂经验的获得与总结,都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站在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上给万千学子传授知识时所需要积累的经验和需要掌握的技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士金老师的精心安排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站在讲台上的机会,也希望我们的表现在获得老师肯定的同时,也能在未来站在属于我们的三尺讲台上获得更多老师同学及社会的肯定。在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还有身为一名师范生该有的面对讲台从容不迫的素质,以及李老师广泛深刻且实用的知识内容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刘媛媛)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车上面贴着“爱家爱国孝敬父母”的字样

    初次见到李士金教授并不是在今年的作品选课堂上,而是在大一时的一次下课后,当时与他插肩而过,就觉得这个老师很特别,衣着朴素,留着长长的胡须,不太像老师,倒像是一个仙风道骨的世外之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文学院的教授,更不会知道我会有幸接受他的教导。在那之后我也有几次遇到过他,也和朋友说过这个老师,觉得他一定很有文采但也很严厉。直到上学期期末我看到了新的课表,看到这个学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李士金,其实当时心有忐忑,害怕自己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但是本学期第一次上课,我才发现他与我的想象完全相反,也不能这么说,老师确实很有文采,但其实并不严厉,反倒是很幽默。初次上课,老师就告诉我们上这门课的意义并不单纯是拿到学分,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古代作品和写下这些文字的人。他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去深入了解,然后上讲台分享给大家。在我们讲述的同时,他也会专心的听,并且用激昂的语言夸奖我们,也会有委婉的语言指出我们的不足。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很好,这让我们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自信心,让我们不再害怕讲台,敢于上台去表现自己。同时上李士金教授的课,会让我们自觉的沉迷其中,在他的课上,大多数的人都能专心的去听同学的讲解,去记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并在最后分享给大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课堂上并非只学到了这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做事。在他的课堂上从来不会有无聊之感,他用简单的语言教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他引导我们去感悟生活。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车,上面贴着“爱家爱国,孝敬父母”、“传承圣贤之道,建设和谐社会”,虽然我当时觉得好玩,但是仔细想想这就是他的精神,并且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这个学期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也许之后没有机会再接受他的教导,但是他对我们的教导已深深的刻入我们的内心了。(刘云0115110210)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圣贤文化承认现实社会中的人客观上不平等的事实,但始终追求个体生命道德人格的平等。从中国古代小说,可见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独裁和感恩的社会政治心理——《开元升平源》的政治感恩心态。中国小说史其实也是中国社会一部形象而生动的历史,从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中国小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政界的朽败和恶浊已不是短期的事了。许多的仁人志士曾为政治的清明而奋斗和探索过,一生艰辛,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先天有一种扼杀社会精英的心理机制。历史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在病态心理运用之背景下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立体的密度极高的网,这张网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便是专门残害开拓生活、追求科学、憧憬真理、渴望自由的时代的弄潮儿。年年代代只相似,代代年年各不同。似乎民族的生命中有一种先天的围剿新生事物的本能,残害着自己的肌体却不自觉到它的危机。[5]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卞燕飞,李士金.朱熹诗经学研究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报告之一——以王倩《也谈朱熹“诗教”旨趣》为例[J].长江丛刊,2017(12)上:17-18.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9页。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19页。

    [5]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5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凄婉的爱情故事和寄情佛道的畅达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y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