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在讲台上我是享受的同学目瞪口呆地看着我
曹红 李士金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谈到战国时期“说理散文”时云:“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了。”[2] 袁编就是这样空对空的论述“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的!难道诸子百家的文字都是成熟的说理散文?我们这样来论述先秦文学的“形态”符合实际情况吗?袁编接着又重复前文“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文献呈现为综合的形态”的意思,云“先秦文献往往体现出文史哲综合一体的特征”,究竟“先秦文献”是否具有后人心目中的“文史哲”综合一体的特征?先秦文献“呈现为综合的形态”是什么含义?这些可以不予讨论,关键是作为一部《中国文学史》,我们在叙述“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时能够如此不作具体分析而放言空论吗!先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诗歌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诸子百家著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能够都是综合的形态吗?袁编谈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不是在谈“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而是谈其“内容丰富多彩,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 突然又说“大多数说理散文也不是抽象地进行哲学思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生问题, 而是在文章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带着浓郁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形象,文学价值很高。”也是说这些“说理散文”“文学价值很高”。根本文不对题!既然专门立一节“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叙述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不必东拉西扯却自以为“出新”!
第一次上台我讲得最差当时心里挺羞愧的
开学伊始,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上,李老师就告诉我们:以后在他的课上要引导我们同学自己探究学习。第一次有老师这样要求我们,当时就觉得特别新颖,心里想着:以后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堂肯定甚是有趣了。我第一次讲的是《氓》,课余时间,我就开始着手找相关的资料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最终决定从解释文中难点词语:耽、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入手;再分析《氓》中女子为何怨、怨什么、怨之后做了什么决定,并梳理文中的修辞手法,感情线索;最后对文章做了个大概的总结:分析了氓背弃爱情行为的原因:氓是个彻底的大骗子。在欺骗到对方的感情后,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心理,对妻子的感情、付出都置之不理。PPT就大致由这几个部分构成。做完之后,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总觉得不够新颖,但一时又想不到其他好的东西来替代,就想着:先这样放着吧。以致到后来我也没做修改。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想着:该把ppt上的内容熟悉一下了,就把它拿了出来。看了两三遍觉得熟了一点,就不准备继续看了。终于到了上台的时间了,我兴冲冲地把稿子带到了讲台上(由于我是第一个上台讲的,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主要是我没想到不能带稿子。)在老师的提醒下,我把稿子放在了讲台上,结果还是不尽人意,电脑突然卡了,我在上面摸索了一会也没弄明白,最后,班长上来帮助了我。从那一刻,我就有点慌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勉强说出了内容,但很不连贯,老师评价我的ppt只有一页是有价值的,课还没讲完,老师就说:时间已经到了。接下来,上去了十几个同学了,我发现:我讲得最差。当时心里挺羞愧的,李老师也是个直爽的人,毫不客气地说我是属于基础薄弱的一类。虽然觉得丢人,但我觉得这样是有利于我以后改进、发展的。我挺感谢李老师能给我指出我的不足之处的,从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下次讲课,我一定要有所进步。
第二次我在讲台上我是享受的,同学目瞪口呆地看着我
终于,我等来第二次讲课的机会了,这次是我和另一位舍友合作完成的《西昆体》。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我早早地做了准备。老师刚布置完任务,我就开始在手机上查西昆体在图书馆的藏身之处了。结果发现,能借的只有那么区区几本,但我却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因为我基础较薄弱,看书速度也比较慢),这样我就可以细细品味了。这次我决定先把内容理顺了再来做课件。于是,我先把西昆体诗歌原著和一本研究西昆体的专著这本书读了两遍。读了之后我发现,对于我来说,讲那种大的知识点比较适合,于是我和舍友进行了分工:我讲大的知识点,她来讲那些琐碎的知识点。因此,我决定这次首先从西昆体得名进行介绍;第二,介绍西昆体的特点:1、重对偶、尚纤小、堆砌典故、追求辞藻。2、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大多具有李商隐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第三,西昆体风靡宋文坛几十年。石介推崇“道统论”,称赞尧、舜、禹、文、武、周、孔之道。其著作《怪说》极力抨击宋初浮华的文风,指责杨亿的西昆体是“蠹伤圣人之道”。第四,介绍了西昆体的研究状况。第五,介绍了西昆体诗的内容。在讲台上,我是享受的。看着同学目瞪口呆地看着我(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再加上我这次的声音很大),我就知道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那种结果。果然,讲完后,老师夸我这次讲得很不错。我挺欣慰的,觉得自己这几天的付出没有白费。也很感谢古代文学作品选课堂给我机会,让我能展现自己,重拾信心。李老师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经历了这么多堂课,我越来越赞同这句话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社会生活风情,感悟古代人民的爱恨情愁。很快就到了期末迎考阶段,因为我报的培训班的上课时间和期末迎考时间冲突,导致了我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复习,虽然用的时间短,但我也很认真地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温故知新,收获不小。李老师教给我们的许多真的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文学院 15级1510班曹红 学号:0113150001)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传承圣贤文化者往往都是苦行僧,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思想家,或者是文学家。曹雪芹从他1715年降生人世到约40多岁死去,苦难多于享乐,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曹雪芹生于荣华富贵的诗书之家,过了十三年的荣华生活。但他过这种生活的时间毕竟是在他的童年和少年。他很少接受正规的封建传统教育,更少受恶浊人世的庸俗气氛的熏染,他的纯洁天真无暇的天性还比较完整的保持着,虽然他也可能骄惯,但那骄惯是可爱的童年的本性,不影响他纯洁的天性。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的富贵之家都少不了服侍人的丫头和仆人,作为百年望族的曹家更不例外。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完全有理由来说,曹雪芹是在一群丫头老妈妈之中长大的,在那丫头老妈妈的身上,作为下等人,自有一股刚正纯朴之气,自有一种特殊的谦卑、谨慎、小心的气质。因为她们的特殊的下等的社会地位,在她们的身上有着勤劳、忍耐、朴素等等的可爱的品质,这不能不给曹雪芹幼小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这种良好的影响给了他终身的好处,对他的创作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除了这生活的素材为他后来创作借用提炼为题材外,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对他的人格、胸怀、气质都有绝大的影响。曹雪芹将永远不会忘记那可爱的音容笑貌,那脱俗纯朴的动人品性,那追逐嘻戏的童年乐趣!在那秀丽清幽的织造园林中,流水、翠竹,小桥、古屋,伴随着春风秋月,伴随着夕阳西下。[3]
编辑人: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25页。
[3]参见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119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