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学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
人心地愈善良素养愈高世界给予他的就愈多

人心地愈善良素养愈高世界给予他的就愈多

作者: 复旦金声缘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4:25 被阅读3次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人心地愈善良素养愈高世界给予他的就愈多

     于娜  李士金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古代文学的“思想意蕴” [2]无穷丰富复杂,必须作出具体切实的研讨,否则必然会说大话、空话,不着边际。袁编云:“正因为诸子具有更加清醒的现实意识,诸子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实深刻的认识与尖锐的批判,都是前所未有的。” [3]按照袁编的论述这里所谓“诸子”指的是战国诸子,那么,战国之前的诸子对于现实的“意识”是不是不如战国诸子“清醒”呢?袁编之意自然是战国“诸子具有更加清醒的现实意识”,所以他们的散文“对社会现实深刻的认识与尖锐的批判”“前所未有”。这样笼统地论述战国诸子,说他们比春秋诸子“具有更加清醒的现实意识”,与具体的实际情况不可能相合。袁编云:“其次,士人的文化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主意识和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虽然他们所努力的方向不同,但他们都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时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 [4]上文说战国诸子“都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不知此话从何说起,固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然而,春秋时代250多年,风尚岂能都是所谓的“温文尔雅”!春秋时代的诸子难道就没有“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如果说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客观存在的话,战国时代诸子又如何“突破”呢?空言不实的文字缺乏内在逻辑关系,很难经得起推敲,袁编此类文字甚多,令人遗憾。

    忽而想到老师的车上印有“爱国爱家”“孝顺父母”字样

    犹记得学期结束时我有幸和班长王憶超等几位同学怀着求教之心追随李士金老师的情景。房子在顶楼,老师爬楼梯比我们几个要利索很多,上了楼大气不喘一下,反倒是我们几个学生累得气喘吁吁,很是惭愧。老师开门的时候,我想不止我一个人在想,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老教授、平日里在课堂上意气风发的老教师,他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门开了,灯却是亮着的。我心里一惊:是不是老师的夫人在家中?若是,该如何称呼为好?这样贸然来会不会太不礼貌?我很紧张,这是我学生生涯第一次拜访老师的家,第一次拜访的老师,又是这样一位在同学们心中德高望重的老师。我笑着小声问了一下班长,不会是老师的老婆在家吧?这该怎么称呼好啊?没等班长回答,我们已经跟着老师进了屋里。一进门,房子不大,灯泡发散着昏黄的灯光。紧挨着门边上一张旧式长书桌,上面立着一面老式小镜子,桌子上摆着几本书和零星的物件。门的另一边,立着一个旧木柜子,不高,上面摆满了书和各类资料。窄小的客厅里放着一张小的木桌,周围几个小矮凳子。想必这是吃饭的桌子了。这一切都很朴素而随意,让我的心里放松了不少。让我咋舌的是直对门的一间小屋,里面竟是一摞摞的出版书籍,这都是老师智慧的结晶吧。人要有多少知识,才能出一本给人启迪而不落窠臼的书呢?想到老师泛白的头发和长长的胡须,或许,这些都暗含了一本本书的来之不易。而班长问起师母,老师说是回云南孝敬父母去了,想来这灯应是老师早上急着出门而忘记关了吧。他紧接着叮嘱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忽而想到老师的车上也印有“爱国爱家”、“孝顺父母”的字样,老师的话并不是听惯了的套话,他是在言传身教,而我听了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分量,让我默默告诉自己要向老师学习。老师亲自做饭给我们几个吃,很简单的米饭,鸡蛋菜汤,外加了一小碗牛肉。饭菜很朴素,让我突然有一种到一位老者家做客的感觉,很是亲切。吃罢晚饭,老师坐在高一点的凳子上,在我的正对面,大家都围着小桌坐着,此刻的氛围安详极了,老师平日刚毅的目光也在暗黄的灯光下添了几分慈祥。霎时间我有一种穿越到古代,弟子们围着孔子聆听教诲的感觉。老师后来给我们每个人作了一次精神心理分析,并看了看遗传结构,其中一位是我的室友,老师观察的很细致,长叹一声:嗨——呀!你这个!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实在在啊!不知道在你们班我有没有强调说过“遵纪守法、追求理想,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老师又从整体上分析她的遗传生命结构,说她悟性高,但缺乏意志力,要通过修身养性加以改善。又向她强调以后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婚姻里,一定要以诚信为本。老师的话是发自肺腑的,在黄色的灯光背景下,老师的话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老师对《易经》颇有研究,这使他的气质外貌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他的智慧显得更深邃了。我看着老师像在悉心栽培一棵树,树病了,他要给他呵护培植,还要防止小树长歪,平日里还要时常浇水。老师没有责备求全,只是去尽他最大的努力来感化、影响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回想这一学期和老师的相处是那样之快,老师的一句话也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李士金老师教我们古代文学一课,这是我遇到的最难忘的别开生面的大学课堂。由于课时短,内容多,老师分给我们课题让我们课后准备课件上台讲课。这一学期下来,老师对我们的演讲内容也是极为丰富深刻的。在组织培训同学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突然响起的热烈的掌声,不留情面的“如果还是这样照本宣科的内容,你就直接跳过吧,没有内容讲就直接下来,我也不怪你,但不要浪费大家时间”,还有就是对基础较差的同学的不断的鼓励。那不是因为你落后而关心你,而是为了你进步而鼓励你,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老师在大家演讲时很少介入,除非同学所讲的内容太教科化,枯燥的内容老师会毫不犹豫的加以干预。每个同学演讲完,老师都会给予点评,而从这里我们能知道自己进步的空间在哪里。老师说过,大学的课堂应该教会的是我们能力,一个课题,我们需要的准备很多,至少要提前一个月来看书准备。于是我遵从老师的教导,提前一个月就去看有关我要讲的李商隐的个人传记。李商隐的一首首情诗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那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都被当时的老师委婉地解释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至死不渝。其实,这些诗多是他写给他所心爱的姑娘们的。他的情诗句句真情,可真情并不属于哪一人。他的初恋是柳枝,柳枝因李商隐的诗而对他产生爱慕,因为是商人家的女儿注定和李商隐不能有结局,也因赶考而毁了和柳枝的约定未能赴约,柳枝被嫁给别人做妾,后又被卖去妓院终此一生。而后李商隐爱上了公主的侍女宋华阳,两人一同修道,可也终因要走仕途不得不与宋华阳分别。李商隐不仅是个情种,他还想在仕途有所作为,看到名次不如自己的人都成了高官的乘龙快婿,他也想有这样的运气。于是他托朋友,走关系,终娶了王茂元的小女儿为妻。然而政治婚姻也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优势,因为牵扯在牛李党争中,使他一生仕途不顺,和妻子更是聚少离多,漂泊在外,连妻子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李商隐的这些情诗句句痴情却非为一人而作,让我对这位大诗人有了新的认识。在演讲中,我的PPT是用心制作的,但是由于我讲的内容多,时间只给五六分钟,我面对着同学和老师,再加上我很重视这门课,所以难免紧张,一下讲了十分钟左右,老师给我鼓了掌,给了我很大的安慰。老师说我讲的内容很有趣,课件做得很好,是下了功夫的,不然不会给我十分钟讲的,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听了很诧异,第一次听到别人评论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心里有一点失落,可事实确实是我的演讲多处磕磕绊绊、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我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或许是我平日说话较少,和别人沟通不多,书读得不到位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这之后,我就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想,在我不断的努力之下,能力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的。

    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的心地越善良,素养越高,世界给予他的就越多

    老师让我们记下他的名言,比如:个体生命最可怕的就是无知;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一种协同合作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无价的等等。这些话,一开始我不理解记下来的意义是什么,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课上说了一句: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的心地越善良,素养越高,世界给予他的就越多。但是,你们要注意,给予你们的并不局限于金钱、地位等等。这句话像是给了我头上一盆清凉的水,醍醐灌顶一般的感觉。因为那几天刚看了冯小刚导演的作品《芳华》,当时看完很难受,最大的感受就是好人没好报。更有很热的评论说这个世界给好人最大的回报就是让他做了个好人。这是多大的讽刺?电影中的刘峰与何小萍,一个因为抗战成了残疾军人还倍受欺负,一个因为舍己为人保护伤员成了模范而疯了,两人最后给的画面的结局就是终于两个苦命贫苦的人相依在了一起,而那些干部子弟,家中有钱的人要么嫁给了华侨养的白白胖胖,要么嫁给了干部子弟继续当阔太太。这些没有那么善良的人却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听了老师的话之后,才发现我的价值观过于狭隘而庸俗,现在大众都用金钱地位来评判幸福与否,而忽视了刘峰和何小萍爱情的无价。于是我真正明白了,老师的这些话,都是他生命经历的总结,是他的人生经验的结晶,我们之所以不能深刻理解,是因为我们没有阅历,没有经历。一时羞愧难当,在此为之前自己的无知向老师道歉。1960年出生的李士金老师已经年近退休了,可他依旧保持着教育的激情,生命的热情,他刚毅的性格,睿智的目光,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想起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让我想起罗曼罗兰说过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后自然热爱生活。”敢问,有几人能自拍胸脯说自己是一个英雄?我想,李士金老师当之无愧。据班长王忆超说,老师本来毕业后可去北京当官,却因特殊时代因素而回家乡淮安从政,后来又因追求社会理想格格不入主动离开官场。这对老师的打击是很大的吧?从老师的思想里,我们能感受到老师想要普度众生的抱负,能感受到他真正为人着想的情怀,他却一生不能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爱国之志,令人遗憾。可现在的李士金老师,全然看不到他的怨天尤人,有的只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老师上下课,都是健步如飞,哪怕偶尔在食堂里遇到他,他也似乎是跑着的。时间是宝贵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切老师都在用行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李士金老师的学生,真的是三生有幸,也让我有机会一睹英雄的风采!李士金老师谆谆教诲了我的室友之后,送给了我们每人一本书,书中是老师写的详细的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一位平日朴实的同学翻了一下,不禁说了一句“有用”,这不是拍马屁,因为李士金老师是真正身体力行避免一切形式主义,他时常教导我们发言要避免空话套话,而他的书是真正的对人有所帮助的。我想以后要成为一名像李士金一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拜读老师的作品后,将老师的精神理念继续传承下去。天色已经晚了,我们叫好出租车,就打算回去了,拿着老师送的书,我心里很激动,连声向老师道谢,老师把我们送出门,我是最后一个,老师最后和我说了一句话:你很认真,你认真了,别人都会发现的,但是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啊!我赶紧说了一句:好!老师,再见!我知道老师看了我的遗传结构,之前只说了我的运气不错,寿命长等等,却没有说我的缺点,临分别,老师的这句话,是在点醒我,是给我的忠告。老师与我们只是接触了短短一个学期32课时,却说出我们的不足之处,因材施教。《易经》是多么高深莫测!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缺点,我确实有时候会不自觉的自以为是,多谢老师最后的提点,今后我定当时常克制自己。希望我们的师生缘分不随课程的结束而终止。出了老师的家门,外面的雪还在下着,地上已经积了近二十公分的雪了。我很惊奇的发现夜晚在雪的映射下却显得那样明亮,如同我此刻的心境,那样明朗开阔。我轻快地走出淮师东校区的巷子,脑海里又浮现出老师上完课一只手扶着桌子,另一只手随后抬起,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的形象。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成功要素是值得探究的。曹雪芹要是没有经历痛苦的生活,十三岁以后仍然过着一种繁华富足的生活的话,他对诸如文学、哲学、佛教等等的问题的见解就不会那样的冷峻深刻。他或者可能以主流社会之是非为是非,他也可能对当时进步的思想家的言论表示愤慨,对佛家的玄理信念置之一笑,痛斥他们离经叛道。他可能说出许多替肉食者辩护的话,如果他也坐在肉食者内部的交椅上的话。不能不再次强调痛苦思维、痛苦情感对文学创作的巨大作用。我们既然都承认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而文学的价值之高低取决于文学家怎样来反映那个时代,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痛苦思维、痛苦情感在文学家认识社会生活、认识人世沧桑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决不能否认这种作用。不然,就无法解释同处一个时代的两个人,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各种相同的条件,因为一个经历过痛苦,在底层人物中混迹谋生,一个在鲜花中过着生活,从而使得前者创作了不朽的巨著,后者终身碌碌无为,醉生梦死。显而易见,没有痛苦的生活,他的思想感情、思想方法往往难免带着很大的片面性。雪芹先生正是痛苦思索着的天才的艺术家,他决不相同于那为朝廷服务的御用文人们,因而他才创作出伟大深刻魅力无穷的《红楼梦》。

                                                                                                             本期编辑:丁印华、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 李士金:《黄龙子六首七绝的思想意蕴》,《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3]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28页。

     [4]参见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141页。

     [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28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心地愈善良素养愈高世界给予他的就愈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h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