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齐豫唱过一首关于流浪的歌,让几乎所有的热血青年都为梦中的橄榄树燃烧了一把,从此,流浪远方便成为一场诗意的旅行。
吉他,敞篷车,烈酒,当然,还要有条大狗,或者情人,然后,一直朝向远方,走走停停,直到天的尽头。
之后,出现了流浪画家,流浪诗人,流浪歌手这么一些时髦的职业,感觉文艺得不要不要的,像周云蓬那样,坐上绿皮火车,云游四方,写诗唱歌,像水一样奔流激荡,把人生过得九曲回环。
可是,今天,咱们来聊聊另一种流浪,没有远方,没有梦想,有的只是颠沛流离的苟且。
刚刚读完的是手边这本杨绛先生翻译的《小癞子》,堪称流浪小说的鼻祖。西班牙人的杰作(是的,就是那个制造塞万提斯的国家),作者是谁已经不得而知。简而薄的一本小书,讲的是一个流浪儿笑中带泪的故事。
小癞子,从小父亲去世,母亲生活艰辛,难以自保。
偶然的一次机会,小赖子遇到一个瞎子,便跟着他浪迹天涯,以求生存。
然而,瞎子小气又歹毒,常常以暴力来严惩癞子的偷嘴。
之后,小癞子又遭遇了各种奇葩主人,死抠的教士,外表光鲜实则贫穷不堪的侍从,一个兜售免罪符的骗子。。。
都道是:苦难令人成长,而在一些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苦难只能让人越成长越卑微。
成年之后的小癞子,跟着一个公差做帮手,生活有了保障。因为神父对他的生活会有好处,所以答应了神父娶他的女佣为妻。即便知道神父暗地与自己的老婆私通,赖子也不敢阻止,并自认为“三个人相处的很和谐”。这种阿Q似的精神胜利法让癞子觉得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就是这样,他如野兽般,在蛮荒的社会里崎岖生长,不讲道理,不按伦理,活着已成为他的唯一目的。年轻的时候,在苦难种寻求温饱;成年后,用尊严换取温饱。这种顽强而扭曲的生命状态,正是当时繁华社会假象下的赤裸裸的真实。
小癞子的流浪形象总能让人想起国产的三毛,同样在艰难人生中求生存的穷孩子,三毛却比小癞子更招人喜欢一些,三毛的正直善良友爱有着积极的意义,最终解放胜利,三毛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小癞子在生活中说谎,偷东西,直到最终也没得到救赎,而是以一种更加麻木而自欺欺人的方式维持着自己的苟且。
相比之下,小赖子要比三毛“坏”很多。但这种坏,却坏得其所,坏的自然。
西班牙谚语里有一句说是“你和好人为伍,也就成为好人”,若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赖子的各种“坏”似乎都已得到了完全的解释。也没有什么人生来就是赖子,只不过没有人教他怎么去过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从小,赖子的父亲便因偷盗而吃官司,父亲死去后,母亲又与一黑人私通,遇到瞎子后,以为可以傍到一位有钱人,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料屡遭瞎子的毒手,险些丧命。后来,几易其主,主人却一茬不如一茬,吝啬,欺骗,虚荣,一个孩子就在这样的怪圈里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摔得次数太多了,便已麻木。麻木到即便别人睡着自己的老婆,还会说出:我老婆和全城的正经女人都一样,你们表瞎说。我耳根清静了,家里就会很安静。那么,就万事大吉。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混账话,便是他在黑暗生活里摸爬滚打出的人生经验,这该是挨过多少打,流过多少血,才能在苟延残喘中留下这样一条贱命?
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有远方,甚至,有时候因为周身的黑暗,竟然看不到眼前的路究竟延伸何处?因此,每一次遇到的悬崖都是死里逃生,每一次踩过的荆棘都让自己的感知更麻木,就这样一路摸爬滚打,幸好,我还活着,哪怕只是以一个癞子的姿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