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研讨] 聊聊“老”课新教

[教学研讨] 聊聊“老”课新教

作者: juanz娟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1-10 00:06 被阅读0次

            小学语文教材改版的幅度比较大,原来旧版教材上的课文经过统编版的筛选,已剩寥寥无几,而这些保留下来的文章,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价值等,都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是由统编教材的特点所使然。与旧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特别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渗透。不仅仅是阅读教学,像识字写字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等皆是如此。

            那么,针对新教材里的这些“旧面孔”,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它,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老教案进行教学,那样,就偏离了教学轨道,势必会片面化甚至错误的理解这些课文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非常有必要对这些文章进行研究。

            要教好这类文章,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把握正确方向,这就要统领教材,从统编教材的特征这个视角去审视它们。统编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双线驱动,即: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这就促使我们首先需要转变的一点就是由过去的教课文重情感感悟变为重技能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对于这些老课文,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看他们在本单元的地位,重新定位教学内容、教学价值,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而这些教学条项的确立,都是建立在单元主题和单元要素的基础上的,然后还得兼顾课后习题。

            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开国大典》,不论是旧版(S版)教材还是统编教材,都是以精读课文的类型出现的,并且所属单元的单元主题也很相似。在S版教材上,它所属的单元主题是“爱我中华”,在统编教材中所属的单元主题是“革命岁月”,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反映了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浓浓的爱国情怀。单元主题的相似,就拉近了文章教学的距离,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上,旧版教材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走进文章,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从这教学目标上,我们不难看出,旧教材还是以体悟文章情感为重,“感悟爱国情怀”、“认真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等,都表明了这一点,也有学法的指导,如“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而统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则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教学目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更加重视文章写作方法的引导,并且指向性很强,直指“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方法。

            另外,从文章设置的课后习题也不难看出二者的教学目标的迥异。旧版教材的习题设置侧重于教文,例如第1题和第4题,分别是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读读写写(本课的十个词语),这属于语言积累的层面。第2题,“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虽然有写法指导的影子(写作顺序),但还是以理解文章内容为主线。第3题,“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认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还是以体会情感为主。而统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的设置是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如第1题,“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很明显是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梳理文本结构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等)。第2题,“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让我们聚焦阅兵式的部分:“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师......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同时人民空军的飞机飞过).....这些关键词句,明确阅兵式的场面是按照各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同时发现各军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比如,海军突出的是服装颜色特点,步兵突出方阵行进特点,炮兵突出武器特点等。除此之外还有总体描写的句子,如,“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等,这些是对“面”的描写,而各兵种的部分是具体的“点”的描写。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纵观本部分的写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道题则是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即“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是直指语文技能的训练。第3题也是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础上,侧重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批注)和语用能力。

            整体上来说,《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变动的幅度还不是太大。单元主题相似,并且还都是放在了精读课文的位置,所以,教起来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而有的“老课”,在新教材上的地位是完全变了个样子的,例如《故宫》(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在语文S版上,它处在六语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精读课文,而在统编版教材,却处在六上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三篇,是略读课文。从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来看,此文在新旧教材中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在旧教材上是感受中华文化,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读懂课文,了解文中所介绍的建筑的布局及其功用;了解作者的介绍顺序,体会关键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庫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而在统编教材中,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即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课文在“老”课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另外三部分内容,整篇课文以四个部分(即: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呈现。给出的学习目标是: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一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二是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单从学习提示上就不难看出,本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阅读技能为目的。另外,从课文属性视角来看,精读课文(旧教材)是重在细品课文内容,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略读课文(新教材)重在学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学课文。  从以上所述的二者的差别,如果我们按照以往的方法去教此文,必定是会偏离了统编教材的目标轨道的。

          总之,能保留下来的课文,一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典范性作品或有典型意义的文章。不管它出现在老教材,还是新教材,我们都应该具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它的独到之处,进行巧妙处理,设计精妙的教学方案。让我们旧曲新弹,弹出新的旋律,老课新教,教出新的韵味,不负教材,不负学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研讨] 聊聊“老”课新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ahaktx.html